• <wbr id="8gwur"><source id="8gwur"></source></wbr>

    <sub id="8gwur"><listing id="8gwur"></listing></sub>

    中食網 > 新聞 > 正文
    食評:福喜被判刑歐喜當自省
    時間:2016-02-14 07:49:09

      農歷小年日,轟動業內的福喜案一審宣判。涉事企業和相關人員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受到了刑事處罰。值得關注的是,獲刑的幾名主要案犯是兩家涉事福喜公司的上級公司歐喜投資(中國)有限公司的部門高管。而這家幾個月前還叫福喜的企業和它所屬的美國歐喜集團,時至今日一直不認為一年多前福喜的行為是一起食品安全事件。福喜受到了法律制裁,但是歐喜還沒自省。

      自從2014年7月福喜生產、銷售劣質肉制品事件被查處以來,歐喜也就是當時的福喜采取了一系列舉措,包括領導團隊更新、高管來華致歉、企業名稱改換等等。與此同時,歐喜還使用各種公關手段,努力“洗白”自己的品牌。可以看出,為了改變在華形象,歐喜用盡了心思。但是在這些包括行政手段和公關手段在內的一系列舉措中,歐喜始終都在回避或者說否認福喜的作為是一起食品安全事件。更為滑稽的是,在食品安全問題上作奸犯科的歐喜甚至還宣稱要在中國投資進行食品安全教育活動。這個宣稱的內涵就等于對外聲明,福喜在中國出現問題,不是企業造成的,而是中國食品安全宣傳不夠、食品安全意識不強造成的。

      在歐喜骨子里,對于生產、銷售劣質肉制品事件,一直根植著這樣一種畸形的思維:因為沒有造成健康危害的后果,所以福喜事件就不是一起食品安全事件;因為不是食品安全事件,所以歐喜就是一個完美無缺的品牌;因為歐喜是一個完美無缺的品牌,所以在中國還可以繼續贏得市場獲得利益。這樣的思維是否正確,事實已經做出了回答。一年多來,福喜已經成為違法企業的代名詞,福喜事件已經成為食品安全的典型反面案例,而歐喜在華工廠停產、訂單歸零、部分員工辭職,直接經濟損失超過60億元。而今,歐喜的高管被判刑,歐喜的公關能力再強,恐怕也難以撇清自己和食品安全問題的關系;歐喜的嘴巴再硬,應該也不能說自己生產、銷售偽劣產品不是食品安全事件。

      無論終審判決結果如何,福喜的違法事實不能否認。福喜案件的一審宣判,顯示了政府強力改善食品安全環境的信心和堅決懲治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決心,同時,也給了食品行業一個有力的警示,那就是無論多大牌的企業都不能觸及法律的底線。質量與信譽是企業的立身之本、立根之基,如果兩者缺失,那么企業再大再強也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可以相信,改名重啟后的歐喜作為知名國際餐飲配料供應商,不會因為受到挫折而失去在中國市場有所作為的機會。但是這個作為的前提是承認自己的過失,承認品牌的缺憾。福喜被判罰,歐喜當自省。只有自省,才能真正明白食品安全的分量,只有自省,才能夠真正明白企業品牌的價值。

    分享到: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