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年貨大戰“開鑼”。今年的年貨市場,線上線下進一步融合,似乎比往年更添了些年味——

老字號回歸
傳統年俗引人探尋
這幾日登陸淘寶網頁,可以看到各種關于年貨的專題:老字號年禮、新年轟趴、特色廟會街、本命年……其中,逾百家老字號的集中亮相,正試圖喚醒人們記憶中的新年。稻香村的京八件、樓外樓的老味道年貨禮盒、全聚德烤鴨、紅星二鍋頭……這些響當當的老字號吸引了眾多消費者。
借助互聯網,老字號正努力突破地域限制,消費者得以領略到各地不同的年貨風味。老北京過年必備的稻香村京八件、代表粵菜活色生香的廣州酒家大盆菜、六百年燜爐工藝烹制的便宜坊烤鴨等老字號物件,推動著消費者探尋其背后的傳統與年俗。
“當老字號遇上互聯網,不僅僅是銷售渠道的拓展,更有可能讓老字號充分發揮技藝積淀和文化魅力,針對消費者需求進行精準互動,從而吸引年輕人對老字號產生情感認同!蹦暇┦猩虅站指本珠L張雁寧說。
造節搶客戶
年貨采購五花八門
阿里、京東、亞馬遜等電商都已啟動年貨節,使盡各種招數吆喝。線上線下進一步融合的當下,消費者購買年貨的路子自然也更多。
“我家的年貨大半是在南京一家好時光農場定的!蹦暇┮晃幌M者表示,那里有各種蔬菜、雞蛋、老母雞,甚至豬肉也是從農場殺豬后搶購來的。半年前女兒的一位同學過生日,他們受邀到這家農場玩,不經意間加了農場老板的微信,于是慢慢便成為這家農場的忠實消費者。而農場的老總表示:“我們主要靠微信營銷,滿200元可以閃送到家,多的是回頭客。這兩天在賣浙江衢州的椪柑,不打蠟不拋光,可沒有經銷商上門收購,我微信上一吆喝兩天就賣了200多箱。”
為爭搶年貨市場,線下實體超市如今“拼了命”。在南京,蘇果破天荒推出“購物廣場滿200返80,社區店滿100返40”重磅促銷,連高管們也上陣推銷年貨。蘇果總經理陳兵說,實體零售推行轉型升級、互聯網+戰略,門店購物體驗提升吸引不少消費者回歸,“從元旦開始到1月中旬,蘇果規模增長同比達30%,大型購物廣場店市民忙著掃貨。比如一款促銷價19.9元的杜康酒,元旦一天就賣出500箱。裸瓶裝價格9.9元的‘中糧白’,一天銷售850箱。此外一些中高檔紅酒、白酒銷售也集體井噴,同比增長300%以上!
土貨才夠味
“進城”贏得更多信任
今年的年貨市場,不少電商打起了“土”字牌。
從臘八到春節,京東每個階段設定不同主題,突出體現對農村市場的重視。春節期間,京東將首次推出面向農村市場的APP——“鄉親”,這款基于中國鄉村客戶特性和消費數據的應用,據稱可以精準推薦符合地域、用戶需求和消費習慣的產品,讓鄉村推廣員、京東幫店主有賣不完的好貨。阿里年貨節嘗試掀起“土貨進城”熱潮,消費者在其“食農味”專欄可以看到各地土特產:威海的丑梨、臨安的冬筍、荔浦芋頭、湖南臘腸……這些基本是農村淘寶賣家經營,如廣西一家淘寶店這幾天光荔浦芋頭就賣了5000多斤。
面對如此多的選擇,消費者心花怒放的同時也不無擔憂:這些農家產品的質量如何保障?“我曾在一家電商平臺眾籌過某地的梭子蟹,煮好后發現太瘦,幾乎就是空殼,很失望。最近買的白魚價格不菲,30元一斤,也沒吃出特別的味道。”一位消費者忍不住吐槽。
采取粗放的家庭作坊式生產、缺少統一標準和質量安全監督體系,這給農產品的銷售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而對電商來說,要實現土貨進城,從年貨采買角度切入農村電商領域,各平臺需要努力的地方還有很多。如果僅僅是將線下的商品搬到線上,那么所謂的“年貨節”就和一般意義上購物網站的打折促銷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是換了一種噱頭而已,不可能長期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年貨購買不同于普通購物,由于這一活動的傳統屬性,電商需要加入更多的人文關懷,讓年貨購買更有年味兒!蹦暇┦须娮由虅諈f會秘書長楊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