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兩會是全國人民的兩會。兩會期間既有參會代表委員的議論發言,也有各界群眾的熱烈期盼。建設美麗鄉村,改善農村教育,兼顧失地農民,都是基層群眾的迫切需求,《兩會聽得見》和您一起關注來自全國各地農民和基層干部對兩會期待。
新疆瑪納斯縣包家店鎮黑梁灣村是一個比較富裕的村,大多數村民都有兩套房子:村里有平房,縣城有樓房。城市生活干凈整潔,農村環境比較差。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新疆瑪納斯縣包家店鎮黑梁灣村億鑫果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琴,今年要帶兩個建議到北京參會,幫助農民理清發展思路。
楊琴:關于種植業調整和美麗鄉村這兩個建議,切合我們的實際。現在農民生活條件好了,就想在精神文明上搞得更好一點。這兩個建議,我帶到北京去,帶到兩會上,希望對這兩個意見和建議能給我們一個很好的答復。
除了參加兩會的婦女代表,還有很多基層婦女干部對兩會也有話想說,在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南塔街道,黨工委委員副主任彭艷霞平常分管宣傳、黨組工作。作為一名基層干部,彭艷霞直接與居民接觸,對于居民現存的問題,她稱得上是了如指掌,在她眼里,房價問題,食品安全問題以及教育問題,都是當前居民群眾關心的,在今年兩會期間她希望教育政策能向農村傾斜。
彭艷霞:義務教育存在一些小孩子入學難的問題,現在好多農村的農民工進城實行就近入學,因為學校比較少,學生比較多,存在學校班級人員過多的現象,這種現象對學生的學習會有影響,能不能根據學生的數量,適當的增加一些學校,緩解這種壓力。我們基層干部和老師薪酬都不高,影響工作的積極性。
基層干部有想法,百姓也有說法,湖南郴州蘇仙區觀山洞街道辦事處下白水村村民朱邦,2015年在自己從事的建筑業,發現錢越來越難賺了,他眼里失地農民如何安排再就業是個大問題,農民轉為居民不知道干嘛,沒地方就業,村里80%的失地農民都待在家里,沒有了經濟來源。
朱邦:就業培訓這一塊的配套肯定要跟上,老百姓原來靠種地,現在沒事可做,沒有經濟來源,政策這塊肯定更需要政府的優惠,培訓免費或者政府掏一部分錢,自己出一部分,相關的政策也要出臺,不然根本沒辦法做了,年紀大的根本沒辦法去,年輕的自己出錢也可能不愿意。
沒有上崗證,沒有技能,農民們到外打工也不是件容易事兒。江蘇泰興的印為民,是京東線下的電商推廣員,相比起過去,盡管選擇網購的農民越來越多,但物流成本過高、農資產品相對不足的問題仍然沒有改觀,消費品下鄉和農產品上行對于普通農民而言依然相對遙遠。
印為民:有的鄉親問我能不能幫著買點農藥、化肥什么的,但是網上一袋99元的尿素,運費就要50塊錢,老百姓肯定不可能買的,我希望政府,農村電商平臺能不能在流通領域方面為村民購買生產資料提供更多的服務,那么高的運費肯定是吃不消的。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食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食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食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食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2427031969 郵箱:24270319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