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br id="8gwur"><source id="8gwur"></source></wbr>

    <sub id="8gwur"><listing id="8gwur"></listing></sub>

    中食網 -> 新聞 -> 正文
    “多”“少”并存 糧食供給側改革志在必得
    時間:2016-03-09 09:22:01

      “多”“少”并存 糧食供給側改革志在必得

      “研”“管”并行 轉基因技術推廣尚需慎重

      全國政協常委 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陳錫文

      3月6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在京召開主題為“政協委員談適應引領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記者會,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錫文就農業供給側改革、轉基因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糧食

      中國糧食既“多”又“少”

      有記者問,我國糧食產量連續多年增長,同時我國糧食進口也在增加,我國的糧食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

      陳錫文表示,現在我們國家的糧食多和少這兩種現象同時存在。過去連續12年糧食增產,從2003年糧食總產量8614億斤增加到2015年糧食總產量12429億斤,年度產量在12年時間中提高了3815億斤,這當然是多了。但是,去年糧食總產量12429億斤還不能滿足國內的糧食需求,目前測算去年糧食總需求在12800億斤以上。所以總量上雖然12年連續增產,但是大概還有400億斤的缺口不能滿足需求, 還需要進口來彌補這個缺口,所以這又是少了。

      陳錫文指出,糧食是一個總概念,統計口徑中糧食有五大品類:小麥、稻谷、玉米、大豆、薯類,這五個品種又各自有多有少。目前總的來看,我國小麥大體供需平衡;稻谷滿足了自給需求以后略有結余;大豆缺口非常大,去年大豆總產量230多億斤,離需求差得非常遠,去年進口大豆1633億斤,進口的大豆相當于國產大豆的7倍,可見大豆是明顯少了;玉米產量去年4400多億斤,是五個糧食品種中產量最大的。總體來講對于需求來說略顯多一點,但是玉米品種去年進口,再加上可以替代玉米的品種進口,達到880億斤,本來玉米產量已經供過于求,又進口了880億斤,顯然玉米是多了。糧食整體上很難用“多”和“少”形容,多和少是并存的。

      陳錫文分析認為,糧食多和少揭示出兩個基本矛盾。一是總產量在不斷增長,但是糧食的品種結構在供給方和需求方還存在著明顯的矛盾。例如大豆明顯缺了,玉米明顯多了,供求之間最主要的還不是總量的矛盾,要看品種,中國糧食的品種矛盾比總量矛盾更突出。二是玉米供給是完全可以滿足需求的,為什么還要進口這么多的玉米和玉米替代品?這暴露出我國糧食生產中的一個軟肋——價格沒有競爭力。我國的糧食生產成本高,價格貴,和國際市場相比沒有競爭力,因此才出現國內糧食多了還要進口。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注重創新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農業尤其是糧食生產也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陳錫文認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主要是三個重點:第一,努力追求糧食總供求的平衡,進一步提高和穩定糧食產能。第二,品種矛盾比較突出,所以要加強糧食品種結構的調整,讓其更加適應市場需求。第三,即使總量和品種都平衡,如果價格沒有競爭力,國際市場糧食依然會進來。這個意義上來講,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該更加注重創新和改革,科技創新能夠推出更優良的品種、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效率。要進行農業組織創新,一家一戶小規模的生產基礎要通過農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通過土地耕地流轉集中去實現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降低農業成本,提高農業效率。

      陳錫文表示,李克強總理提出適當調減玉米播種面積,同時要推進玉米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市場決定價格,補貼從價格中分離出來,市場定價,價補分離,這個價格才能有國際競爭力。中國農民人數龐大,政府要用其他形式對農民合理收益給予必要補貼。陳錫文透露,這項政策正在研究,兩會結束之后,玉米價格改革很快會推出。

      轉基因

      挺轉 反轉 “兩句話”達成一定共識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一直是公眾和輿論非常關心的問題。對此,陳錫文表示,“加強農業轉基因技術的研發和監管,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慎重推廣”。這兩句話可以作為指導農業轉基因技術繼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方向。

      陳錫文回答記者提問時說,農業轉基因育種技術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從第一個轉基因的農產品上市到現在也就20年時間,所以公眾對它不是非常了解,也存在著很多疑惑和問題,這很正常。全國政協非常了解社會公眾對這個問題的關心, 去年專門組織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在各地進行相關調查,并派出考察團到國外了解其他國家政府怎么管理轉基因技術。去年10月上旬,政協召開了專門圍繞轉基因問題的雙周協商會,在會上把轉基因贊成人士和反對人士組織在一起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和對話,在一定程度上達成了一些共識。

      陳錫文表示,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實際上也體現了政協雙周座談會的基本共識,就是兩句話,“加強農業轉基因技術的研發和監管,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慎重推廣。”在去年政協的調研和雙周座談會上,這兩句話絕大多數人都贊成。

      中國政府堅持轉基因三原則

      陳錫文強調,近20年來,中國政府對于農業轉基因技術的三大原則一直非常清楚。

      第一,轉基因技術是當代生命科學、生物科學中最前沿的一個高地。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尤其是農業大國,在這個領域中不能沒有一席之地,不能被人落下,所以中央提出要加強對農業轉基因技術的研發。

      第二,轉基因是新生事物,需要經過嚴格的科學評審和監測。所以任何進行商品化生產和進入市場的轉基因農產品都要經過嚴格的科學檢測,只有確保安全才可以上市。中國政府現在批準可以進行商業性生產和上市的農產品轉基因技術只有兩項:棉花和木瓜。其他西紅柿、辣椒、紫薯都不是轉基因的。

      第三,保證消費者充分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國家規定,任何轉基因農產品上市或者用轉基因農產品作為加工原料的食品上市必須標識。世界上發展了轉基因產品的國家大體有兩種做法,一種做法是不標識,如美國。還有一些國家標識,如歐盟、日本,也有一些國家規定加工食品中含有轉基因物質超過了多少需要標識。

      針對目前有局部地區、個別地方出現了一些沒有經過國家批準的轉基因的農產品種子流到市場上、流到農田種植的情況,陳錫文表示,把未經批準的農產品種子推向市場,去種植,出現這種情況政府一定要嚴格監管。對于這樣的農產品要銷毀,對于違規的當事人要處罰。

      陳錫文強調,中央一號文件中的兩句話用了“加強研發和監管”, 針對性非常強,一方面要加強轉基因技術研發,科技前沿領域要有我們的一席之地。同時,對于涉及億萬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生命安全的事情,政府一定要嚴格負起責任、加強監管,才能真正做到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慎重推廣轉基因技術。本報兩會特派記者 蔣梅

      糧食供給側和需求側應對等發力

      糧食不能輕率言多。糧食是相對過剩,或者說某些品種結構性過剩。

      的確,國內糧食總量緊平衡、結構性不平衡,或者說有些品種結構性過剩。但是糧食也不是太多了,庫存糧食也是個動態數字。國內的糧食價格相對來說是高的,但是比較以前和其他農產品,也不算高。2015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政策,為農業結構性改革提供動力。農業提質增效轉方式、推進農業現代化、推進農業結構改革、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以及糧食收儲政策,是2016年三農工作的主基調。

      近年來,國際國內糧食連年豐收,全球糧食消費增速特別是工業消費增速明顯放緩,國內政策性糧食收購量、庫存量不斷加,部分糧食品種如玉米、稻谷呈現高產量、高收購量、高庫存量“三高疊加”的狀況,一些糧食主產區面臨巨大的收儲壓力。從這個角度講,似乎糧食是“多”了。這種多不是真多,要深刻汲取上世紀80年代初糧食相對過剩就盲目搞糧食加工轉化帶來的糧食生產掉下去的慘痛教訓。

      總體看,我國糧食供求總量雖然基本平衡,但區域分布很不均衡,品種間差異也很大。從區域分布看,我國13個糧食主產區糧食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76%,其中冀、內蒙古、遼、吉、黑、魯、豫等7個北方主產區占全國總產量的近五成。主產區和主銷區糧食庫存分別占全國的71%和9%,消費量分別占62%和17%。從品種結構看,除玉米、稻谷呈現階段性供過于求特征外,小麥已連續4年產不足需,大豆產需缺口仍然很大,對外依存度很高。從這個角度講,部分地區、品種的糧食確實不夠。

      因此,當前既要妥善解決好部分糧食品種庫存積壓、主產區收儲壓力大的問題,又要保持清醒頭腦,時刻不放松糧食安全這根弦。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緊緊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這個首要任務,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和糧食流通能力現代化,全面落實糧食安全責任,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糧食“三高”是經濟新常態下的表象,目前糧價下降是理性回歸市場的下行。要著眼經濟社會全局,謀求糧食供求新平衡;要著眼糧食生產結構調整,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質增效,有保有壓,對糧食品種價格實施差別化扶持政策;善于利用國際市場,并不依附大量進口,確保口糧自給。

      鑒于糧食收儲遇到的新困難、新壓力,統籌保供給、保安全、保生態、保收入的壓力越來越大,迫切需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種植品種有保有壓,也可采取休耕輪作,恢復地力,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牢牢把控耕地永久性紅線,守住糧食主產區糧食大后方,同時發展現代糧食流通業,貨暢其流,保護種糧積極性,保護農民利益。

      轉基因成分監控須加強

      轉基因食品一直是備受社會關注的熱點,在進口食品檢驗中,轉基因項目也是檢驗檢疫機構重點檢測的敏感項目之一。

      江蘇無錫檢驗檢疫局曾在進口食品中連續檢出多批次產品未標識轉基因成分:在進口自我國臺灣地區的姜餅預拌粉中檢出轉基因成分,貨值2404美元,重量960千克;在進口自韓國的餅干碎中檢出轉基因成分,貨值32500美元,重量5000千克;在進口自臺灣地區的麻婆豆腐罐頭中檢出轉基因成分,貨值3040美元,重量988千克。無錫局已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要求,對上述不合格食品進行了退運或銷毀處理。

      國家質檢總局對轉基因產品實施嚴格的管理制度,在頒布的《進出境轉基因產品檢驗檢疫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申報為非轉基因產品經檢測含有轉基因成分的,作退貨或銷毀處理。各地檢驗檢疫部門每年都有大量檢出違規轉基因成分的案例。據統計,僅2014年自美國進口的玉米及其產品中有1/4含有轉基因成分,已全部作退運處理或銷毀處理。此外,在進口的大豆、大米、小麥及其制品中也多次檢出違規轉基因成分?梢,進口食品及其原料中轉基因成分不容忽視,且發展態勢日趨復雜,監管風險加大,轉基因成分監管亟須引起重視。

      檢驗檢疫部門加強轉基因成分監控的重點:一是加強食品原料的風險防控,識別出具有轉基因風險的食品原料和國家,加強風險分析,開展有針對性的抽檢,重點對含有大豆、玉米、大米、小麥等成分的進口食品實施轉基因檢測,加強對原產于美國、巴西、阿根廷等轉基因作物種植量大的高風險國家的進口食品檢測;二是建立快速準確的檢測體系,加快研發我國尚未安全評估的國外轉基因品種的檢測方法,制作標準樣品物質,研發快速、準確檢測試劑盒,逐步開展定量轉基因檢測,全力提升轉基因檢測能力;三是建立健全國外食品供應商備案制度,將違規轉基因檢出情況、證書不符情況等列入供應商考核內容,對屢次檢出違規轉基因成分的供應商列入黑名單,加大檢驗檢疫力度,必要時禁止其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四是加強與農業、衛生等轉基因主管部門的溝通與協調,健全轉基因法規的銜接,建立檢出違規轉基因成分的有效處理和預警機制,有效識別風險,保護好口岸食品安全。

      檢驗檢疫部門提醒相關企業,要積極熟悉我國關于轉基因產品的法律法規,了解我國已經批準可以進口的轉基因產品的種類;要及時關注進口含轉基因成分食品的銷毀或退運情況,了解退運主要產品及其原產國,與國外供應商簽訂合同時要注明不含轉基因成分的條款,必要時要求供應商提供檢測報告;在進口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時要主動申報,標簽上要明確標示;要消除僥幸心理,自覺抵制進口含有違規轉基因成分的食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共同維護國內食品安全。

    分享到:
    中食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食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食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食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食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2427031969 郵箱:2427031969@qq.com。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