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br id="8gwur"><source id="8gwur"></source></wbr>

    <sub id="8gwur"><listing id="8gwur"></listing></sub>

    中食網 -> 新聞 -> 正文
    大量散戶退出奶源市場 奶農提高單產自救
    時間:2016-03-09 09:44:09 來源:證券日報

      為了維護養殖業的穩定,奶農與乳企之間簽訂的收購合約目前幾乎都在順利執行中

      在國內乳制品市場疲軟,上游養殖業生存壓力大,國內乳企紛紛涉足海外市場收購和自建奶源,一個相對缺奶的國家,竟然出現了奶源“過!爆F象,乳業發生的這些事情,引發了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的關注。

      全國人大代表、完達山乳業董事長王景海近日在全國兩會期間表示,奶農養殖效益比2013年減少了50%以上,養殖業虧損嚴重,信心不足,加上國內乳制品需求疲軟,國際市場乳制品價格持續走低,很多乳企為了緩解經營壓力,選擇轉向國外進口奶源,一度造成國內奶源市場出現了嚴重的“過!爆F象,從長遠來看,此舉不利于我國養殖業和乳制品業的發展。

      在王景?磥,當前乳業正值寒潮,進口乳制品對本土乳業形成了巨大的沖擊,中國乳企必須適應國際競爭環境。而中國乳企參與國際市場接軌,應該從原料源頭做起,做原料的產業競爭。

      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國內的奶牛養殖成本較高,奶源收購價格高于國際市場。目前國內奶價在3.5元-4元/公斤,而國際奶價在1.7元/公斤。

      國內奶價遠遠高于國際奶價,在價格這個環節,國內與國外是無法競爭的,這一點國內乳企都看得十分清楚,國際奶價的持續下跌,國內養殖業遭受巨大壓力,從2014年至今,大量中小牧場退出歷史舞臺。對于生存下來的奶農來說,他們的日子到底如何?為此,《證券日報》記者深入養殖一線,就奶農的生存狀況進行了調查。

      散戶逐漸退出市場

      在山東濰坊某縣城,2015年初也曾出現過倒奶現象,經過一年多的市場調整,他們的生存狀況如何?

      “原奶的價格在3.8元/公斤左右,企業收奶方面還可以,但是如果原奶不達標,他們也不會收的!币晃荒剔r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此表示。

      大企業在原奶收購方面的要求嚴苛,原奶質量的嚴要求,讓不少小型養殖戶不得不退出養殖業的舞臺。

      從事養殖業多年的王先生,去年將100多頭奶牛全部賣給了相鄰的一家養殖戶,對于退出養殖行業的理由,王先生告訴記者,首先是原奶的價格持續下跌,另外,收購原奶的大企業對于規模較小的散戶(100頭以下)的養殖戶不再續簽合同,如果將原奶賣給社會上一些小型乳企,價格非常便宜,賣給大企業4元/公斤,賣給小乳企大約一元/公斤,實在沒有辦法,就把奶牛賣給了同行。

      根據王先生的介紹,他是該縣城最后一家賣掉奶牛的小型養殖戶,目前,縣里的養殖戶的規模都在幾百頭以上。

      對于目前市場上3.8元/公斤的原奶,王先生表示,奶農還是有錢賺的。

      他告訴記者,小型養殖戶的成本在2元/公斤,大型的牧場成本在3元/公斤左右,賣3.8元-4元/公斤,養殖戶的原奶如果不出問題,還是都賺錢。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養殖散戶在環境污染、質量安全方面都存在不可控的因素,因此,散戶退出市場是市場法則下的結果。

      一位乳業研究員也對本報記者表示,在黑龍江,2015年也有大量的奶牛養殖散戶退出市場,他們或將奶牛賣給養殖戶,或當作肉牛賣掉。目前,國內存活下來的都是中型牧場居多,而大型牧場成本大,其生存壓力也大!   提高單產降成本自救

      事實上,在行業低谷,也有一些人,他們選擇在逆勢中尋找機會。

      去年9月份,李偉(化名)的牧場終于建成投產,在整個養殖業一片蕭條之際,李偉投資上千萬元建設一座牧場,在很多人看來還是有一定風險的,畢竟投資牧場的回報周期較長。不過,采訪中,李偉對于這筆投資還是很有信心。

      在李偉看來,中國是一個缺奶的國家,中國不可能全部依賴進口,只有用心養奶牛,進行精細化管理,降低成本的同時產優質原奶,養殖奶牛還是有前途的。

      選擇在行業寒冬建設牧場一事,李偉有自己的一本生意經,“做生意都是有風險的,在行業低谷進入有風險,但也有機會。去年比2013年,在投資奶牛方面要少投資100多萬元。另外,原奶價格下降了,同樣,養料成本也在下降,而成本下降的幅度與原奶價格下降的幅度幾乎持平!

      據李偉介紹,牧場中目前一共養了200多頭奶牛,剛開始產的原奶都作為社會奶賣的,價格相對低一些,但是社會奶的要求與大企業的要求一樣高。自今年一月份,公司與伊利股份簽了合同,目前原奶都賣給了伊利。

      “伊利要求的特別嚴格,不達標的原奶一律不收,從車間到工廠都有監控。到目前為止,我們的奶都是按照訂單全額供的”,李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目前來看,與伊利合作的牧場要比跟其他企業合作好一些,伊利給出的價格相對穩定一些。

      而對于社會上關于養殖業不賺錢甚至虧錢的說法,李偉認為,每家核算成本的方式不一樣,有的養殖戶是在行業好的時候(原奶價格5元-6元/公斤)貸款建設的牧場,成本較高,行情一不好,加上還利息,他們的壓力就很大。目前3.8元/公斤的收購價,我們奶農一頭牛每天還能賺幾十元錢。

      李偉表示,目前很多奶農不敬業,按照現在的奶價,如果還是粗放式養殖方式肯定不賺錢,但是,在養殖環節上肯下工夫,精細化養殖的奶農,他們很少來抱怨,他們會提高單產來降低成本產生利潤。

      當眾多的奶農在抱怨奶價低不賺錢時,李偉還對收購原奶的企業表示出了理解。“目前是行業的低谷,乳企的壓力也非常大,他們按照原訂單合同收奶后,如果這些奶不能完全做成產品進行銷售,就會將原奶進行噴粉儲存,這也給企業帶來很大的負擔!

      李偉算了一筆賬,按照3.8元/公斤的價格計算,生產一噸基粉的價格在3.5萬元,而進口一噸基粉的價格在1.5萬元。

      事實上,為了維護養殖業的穩定,奶農與乳企之間簽訂的收購合約目前都在順利執行中,除非養殖戶的奶不達標才被拒收,但是,在乳制品行業相對疲軟的背景下,乳企大批量的噴粉帶來的基粉擠壓也給企業帶來壓力。

    分享到:
    中食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食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食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食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食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2427031969 郵箱:2427031969@qq.com。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