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價格啟動飛行模式”、“別說豬肉,我連青菜都吃得肉疼”、“下館子吃飯,蔥蒜炒肉這樣的菜已成豪華頂配”……春節過后,豬肉和蔬菜價格頻頻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國家統計局昨天公布的統計數據,也印證了“最貴肉菜季”大眾觀感: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3%,其中鮮菜價格上漲35.8%,影響CPI上漲約0. 92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上漲28.4%,影響CPI上漲約0.64個百分點。
“菜籃子”價格漲勢兇猛,既有天氣、季節和周期性的原因,也有被市場制度缺陷放大的因素。比如,前幾年生豬養殖長期虧損,能繁母豬存欄量急跌,造成現在的生豬價格上漲,可以視為周期性的市場自我修復。比如,當前正處“春淡”時期,蔬菜供應本來就整體偏緊,加上春節前后遇到罕見的“霸王級”寒潮,造成南方產區蔬菜大量減產,供需矛盾也就更加凸顯。
“菜籃子”價格周期性的暴漲暴跌,從深層次觀察,也會發現供給的脆弱性,可以歸結為供給的結構性失衡。與以農戶為主養殖種植的生產方式相對應的,是城市大規模集約化的消費模式,而流通環節的供給制度仍無法穩定、高效地實現生產與消費的對接。據海南省工商局提供的2月17日的進島大白菜價格樣本顯示,一車21噸的凈菜,從湖北省廣華縣菜地地頭收購,經長途運輸、一級批發、二級批發,抵達零售末端的農貿市場,“身價”高漲約220%;流通環節產生的成本占到最終價格的70%左右。
“菜籃子”一頭連結著農民,另一頭連結著市民,兩頭都是不折不扣的民生課題;既不能菜賤傷農,也不能菜貴傷民,政府的角色至關重要。去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要求:“注重發揮市場形成價格作用,農產品價格主要由市場決定。按照‘突出重點、有保有放’原則,立足我國國情,對不同品種實行差別化支持政策!币簿褪钦f,最大限度地發揮市場決定價格的作用,并不意味著政府完全放任自流;適當適度干預,是使市場正常發揮決定價格的作用,而不是替代市場的作用。
“菜籃子”從生產到流通的結構性失衡,有待地方政府從供給側入手,啟動市場制度的新一輪改革。比如,以“大生產、大流通”為目標,推動農產品生產組織結構的專業化、規;;打通生產、加工和流通環節,提高產銷的組織化程度,引導農民按市場需求進行生產。又比如,健全完善農產品監測預警機制,針對災害性天氣提前做好預案,合理調整生產、調度供應,盡可能減少市場的周期性波動。
“菜籃子”的流通鏈條過長、環節過多,是放大肉菜等農產品價格暴漲暴跌、強化供給脆弱性的主要原因。有業者就認為,目前的蔬菜批發交易方式仍很落后,“缺少自動化、規;同F代化的采購、加工分揀、批發銷售的一整套程序。環節多、效率低推高了成本”。供給側改革可著重于改善流通設施,降低儲藏和流通成本,同時引入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推動農戶與超市的“農超對接”等等。
“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要求切實保障常年菜地保有量、重要蔬菜產品自給率和蔬菜產品質量合格率的穩定。“菜籃子”正呼喚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市長們不能缺席。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食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食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食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食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2427031969 郵箱:24270319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