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農村社區湊出百家餃子宴
(1/11) 你家拿二斤面、我家出一碗陷、你拿鍋碗瓢盆、我拿油鹽醬醋……10月26日,重陽節前夕,一場別開生面的百家餃子宴在山東張店世紀花園社區舉行,餃子皮、餃子餡、包餃子工具都是村民們從家里帶來的,包餃子的桌子餐桌也是就地取材,社區的中老年人們聚在一起演節目、包水餃,高高興興卻又十分隨意的過了一個重陽節。
這是一場地地道道的百家餃子宴,從食材到工具都是村民自帶自備的,包餃子空間也沒有專門準備桌椅板凳,都是利用社區現有條件幾個人圍在一起分散作業。圖為村民帶來的包餃子工具。
餃子餡料都是村民自己調制搭配,多家拿來的食材合成的。
據了解,這是一個擁有兩萬多名居民的農村社區,多年來村民關系融洽,逢年過節都會聚一聚樂一樂,如今城中村改成了社區,這份傳統和樸實依然保留至今。圖為村民從家中把面和好帶到了社區。
社區愛老敬老的民風一直很好,還產生了多名省級孝星,如今很多年輕人外出打工,社區里老年人群體生活卻很充實,經常聚在一起熱鬧。圖為村民利用各家湊起來的食材包餃子。
對于這樣簡單樸素卻又其樂融融的過節方式,社區老年人們都很開心,自己動手包餃子,既不鋪張浪費,還增進了感情,過節的氣氛也更濃。
老人們說,這樣的重陽節活動他們這里已經持續了多年,簡單樸素又充滿人情味,老人們都很喜歡。
從農村到社區,改變的是居住環境,不變的是人和人之間的真摯感情。
哪里有空哪里就是餐桌,沒有一張桌子是刻意擺放,都是就地取材,不為了追求場面專門擺放統一餐桌座椅是這里餃子宴的傳統。
一群人聚在一起,卻跟在家一樣自在,說說笑笑的把餃子包好,一起分享,一起過節。
據了解,這個社區不但鄰里關系融洽,還是有名的愛老敬老社區,涌現了邵濤、王光亮等多名專注養老服務行業省級孝星。在重陽節這個專門愛老敬老的節日里,一頓氣氛融洽的百家餃子宴,對于老人們來說是最佳的過節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