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臺州四百余名“灘長”守護最美漁村
圖為玉環市海山鄉漁民養護灘涂上的紅樹林。倪建軍攝
閱讀提示:在浙江溫嶺市石塘鎮五岙村,曾經無人居住的石屋,如今搖身一變,成了一處處詩意棲居的海山民居,“最美漁村”的名號早已被人們叫響。石屋、陽光、沙灘、港灣為石塘帶來了80多萬人次的客流,旅游創收達1.2億元。還灘于海、還灘于景,如今,“灘長制”的落地不僅護了漁、治了水,更為臺州沿岸創新發展提供了思路。
“2017年以來,臺州嚴把灘涂包干巡查、海上港口檢查和漁具制售源頭三大關口,全面落實‘灘長制’,在縣鎮村三級實現了全域覆蓋。”臺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潘崇敏說,截至去年12月中旬,臺州全市共清繳違禁網具9.54萬頂(張),超額完成省定任務,位居全省第一。環境變美了,群眾的獲得感提高了。
護漁:讓“絕戶網”“掃地窮”絕跡
“韓記者,去年的時候就這一片,你猜猜能有多少地籠和串網?”
問話的人,是玉環市大麥嶼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王連文,如今他又多了另外一個身份——大麥嶼街道級灘長。記者看著眼前平靜的海灘,很難想象出答案,而他的回答卻讓人震驚,“足有五六千張!蓖踹B文說,那個時候一旦退潮,你看吧,整片海灘簡直就像被一張綠色的巨網籠罩,人上去都沒有幾處地方站立。
地籠網和灘涂串網,又被形象地稱為“絕戶網”、“掃地窮”。地籠網是一種定置串聯倒須籠,它類似于陷阱,由于網目很小,魚蝦只要鉆進網內就很難逃脫,并且其制造成本低、操作簡單,因此一些在淺海和岸邊作業的漁民會使用這種網具。
為了保護幼魚資源,修復振興東海漁場,在臺州,這種“專門捕獲小魚小蝦”的地籠早已被列為違禁漁具。然而在清理取締過程中,人們發現地籠網、串網等違禁漁具屢禁不止,很難徹底杜絕。幼魚資源一再遭到破壞,岸邊海灘上的環境也不堪重負。不少人說,年幼時記憶中的海灘不在了,趕海拾貝的樂趣也沒有了。
為此,2017年7月,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浙江漁場修復振興暨“一打三整治”協調小組辦公室根據國家和本省有關海洋環境與漁業生態保護法律法規,借鑒河長制的相關做法,開始在全省沿海推廣實施“灘長制”。
據介紹,“灘長制”是指由各級黨政領導擔任“灘長”,以保護海洋資源生態環境、整治修復岸線為主要任務,負責組織實施相應的海灘管理和保護工作制度。該制度旨在建立責任明確、監管嚴格、協調有序、措施有力的海灘管理保護長效機制,為打造美麗整潔的生態海灘、實現海灘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在“灘長制”責任體系下,臺州市本級和沿海6個縣都成立了“灘長制”工作辦公室,落實縣級灘長15人,鎮級灘長86人,村級灘長346人,實現了縣、鄉(鎮)、村三級灘長全覆蓋。按照“屬地管理、條塊結合、分片包干”的模式,“灘長們”上崗了,負責組織海灘治理和保護。這一創造性的舉措,為灘涂保護和治理帶來了轉機。
治水:“灘長”上崗,恢復生態的辦法多了
在大麥嶼街道小麥嶼村近海邊的堤壩上,小麥嶼村黨支部書記、村級灘長沈士議沿著海岸線巡灘。近幾個月來,他每周都要把自己“轄區”內的海灘走上兩三遍。“一來是及時查找發現地籠網等違禁漁具、打擊‘三無’漁船;二來還要維護海灘環境衛生,制止垃圾傾倒、廢水排污等破壞灘涂的行為!鄙蚴孔h說。
為使巡灘工作更加便捷高效,玉環市推廣智能化手法,構建起“日常管理—監督舉報—問題反饋”的響應機制。
記者在“灘長助手”APP上看到,點擊“開始巡灘”后,頁面跳轉至衛星地圖,能夠準確定位巡查的區域和地點,“破壞占用岸線”“三無漁船”“違禁漁具”“入海口排污”等不同類型的舉報路徑具體明確,灘長和網格員們都能夠便捷地完成工作。據介紹,一些地區還不斷強化監管力度,在巡灘手法上升級,出動無人機拍攝“偵查”。
如今,記者放眼望去,整片灘涂潔凈平坦,地籠網、串網等違禁漁具早已不見了蹤影,讓人看了心曠神怡。王連文告訴記者,“去年夏天,幾十年不遇的海蜇旺發,很多人都趕到這里來看。國家開展海洋漁業資源養護行動以來,灘涂附近的漁業資源恢復明顯!
除了利用科技手段強化監管,臺州各地還在工作機制上創新,推動“灘長制”工作有序運行。
在三門縣,當地建立了“五個一”巡查機制和“1+2+5”反饋機制。即:縣級灘長要一月一督查,鎮(街)級灘長半月一檢查,村級灘長每周一巡查,巡灘員兩日一巡查;對涉及海洋灘涂問題,在1個工作日內由鎮(街)級“灘長辦”接收并上報,2個工作日內由主要責任單位進行牽頭辦理,5個工作日內完成即時整治并反饋。
三門是浙江海水養殖第一大縣,養殖尾水排放關乎灘涂的生態安全。當地通過發展生態健康養殖,引用配合飼料和微生物制劑喂養,不僅提高了“小海鮮”的品質和效益,還改善了圍塘里的水質和底泥。浦壩港鎮浦壩村養殖戶朱香蘭開心地告訴記者,“一畝就能產出青蟹150斤,我們都不敢相信,而且水質改善以后也不需要總換水,排出的水也能達標,對生態環保很有好處!
轉型:“垃圾攤”變身“金沙灘”,經濟發展找到新路徑
臺州落實“灘長制”以來,不僅在生態修復和漁業資源養護上有收獲,還為灘涂治理工作找到了“新的打開方式”——助推休閑旅游。
記者來到位于溫嶺縣石塘鎮的車關村,只見三面環山的港灣里,金色的沙灘在陽光下十分奪目。山上古老的漁村、遠處遼闊的大海,沙灘上數十個孩子載歌載舞正取景彩排。這么美的景象,難怪去年有近30萬人次的客流!
其實,就在一年多前,這里還是另一番光景!艾F在的金沙灘,以前可以說是‘垃圾攤’。村民傾倒垃圾、工廠廢水排放、漁船在港灣里制造的油污,使得整片灘區臟亂不堪!笔伶偢辨傞L、鎮級灘長陳祥寶告訴記者,通過整合天網工程、漁港可視化系統,石塘鎮組建起了綜合指揮中心。從2016年起,當地政府先后收購關停了造船廠,設立海上保潔隊,在港區內安裝視頻監控,完善污水處理系統,重新平整恢復海灘。
一套漂亮的“組合拳”打下來,一塊近百畝的金沙灘從岸邊“退”了出來,點亮了整個港灣。如今的車關村,通過引進民間資本,形成了特色民宿的休閑旅游新業態。記者注意到,這些外表看依舊是石頭建的民房,室內則被裝飾設計成各種風格,既能體驗漁家風情,還能擁有現代舒適溫馨的住宿體驗。
在“棲衡石社”里,餐吧、KTV、無邊框泳池等一應俱全。老板娘許岑瑤笑著說道,“我們和漁民簽訂了16年的租期,每年每間房屋的租金約一萬元,隨著旅游開發他們的房子也升值了。一些人還在民宿或餐廳里打工,每月也有三四千元的收入!睂I的精品休閑民宿不僅帶動了當地漁民轉產轉業,更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應,引來不少村民效仿。
車關村村級灘長、村主任鄭仙兵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的本地村民開始加入民宿行列。目前村里大大小小的民宿已經有25家,這對我們治理灘涂也有好處。旅游必須要打造好的海灘環境,現在除了灘長和網格員,村民們也開始自覺維護灘涂了!
而在位于樂清灣的玉環縣海山鄉茅埏島紅田村海邊,一大片紅樹林在海面上搖曳。生長在潮間帶上的紅樹林,能吸引深水區的動物來到紅樹林區內覓食棲息。同時,紅樹林擁有豐富的鳥類食物資源,所以又是候鳥的越冬場和“驛站”。
據海山鄉工作人員介紹,紅樹林的生態效益十分顯著,發達的根系能有效地滯留陸地帶來的泥沙,減少海水含沙量,而茂密的肢體猶如一道綠色的長城,尤其是在風暴潮來襲時能起到很好的消浪作用,有“海岸衛士”的美稱。據了解,早在2006年玉環就開始在一些灘涂上種植紅樹林,如今在“灘長制”工作推動下,已經形成了十分靚麗的景觀帶,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ㄓ浾 韓超)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食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食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食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食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2427031969 郵箱:24270319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