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br id="8gwur"><source id="8gwur"></source></wbr>

    <sub id="8gwur"><listing id="8gwur"></listing></sub>

    中食網 -> 新聞 -> 正文
    40 家國家級食品行業組織 發布反欺詐和虛假宣傳公約
    時間:2018-08-06 18:08:30 來源:中國食品報

      由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9部門聯合開展的全國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專項整治行動已經一年有余,截至今年6月底,共查處相關違規案件2.9萬余件,抓獲8200余犯罪嫌疑人,涉案貨值超15億元。為鞏固和擴大整治成果,更好凈化市場環境,整治工作將延至今年底。在此背景下,主題為“無欺詐虛假宣傳,行業企業在行動”的食品行業組織反欺詐和虛假宣傳公約發布活動日前在北京舉辦。40家國家級食品行業組織聯合簽署發布《食品行業組織反欺詐和虛假宣傳公約》,從行業自身規范和對外合作交流等方面做出約定,共同抵制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違法違規行為。

      《食品行業組織反欺詐和虛假宣傳公約》共十條,從行業組織建立健全行規行為,督促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監測欺詐和虛假宣傳問題,加強政策法規培訓,回應社會輿論熱點,引導消費者科學理性消費等內容進行了約定。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特殊食品注冊管理司稽查專員張晉京在致辭中表示,行業組織是實現社會共治、增強消費信心的重要力量,在規范行業自律經營,加強企業誠信道德建設,宣傳普及食品安全知識等工作中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各行業組織在食品保健食品整治過程中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建言獻策,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國家級行業組織共同發布實施公約是整個食品行業共同抵制欺詐和虛假宣傳行為新的起點,充分彰顯了社會責任感。希望各行業組織以實施公約為契機,更加積極地履行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使命,自覺引導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不斷引領行業自律自警,規范行業發展秩序,打造誠實守信的良好行風;主動監控風險、發現問題,并積極配合政府部門,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營造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密切與消費者的溝通交流,密切與行業內外相關單位和部門的溝通交流,為行業發展培養科學理性的消費環境。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會長邊振甲宣讀公約并表示,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擾亂市場秩序,制約產業發展。面對這一頑疾,除了監管部門的主動作為,行業組織更應主動入位,積極行動。食品行業組織發起實施反欺詐和虛假宣傳公約,既是行業組織堅定開展整治行動的支持,也是踐行責任、履職履責、主動擔當的承諾。“公約的每一個字既考慮了前瞻性,也考慮了可行性,目的是讓公約內容在行業今后工作中真正落地。”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秘書長劉學聰補充說。

      發布活動上,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輕食品工業管理中心)有關負責人做出鄭重承諾,要建立中輕食品工業管理中心代管的各食品相關行業協會工作聯席機制,利用各專業協會宣傳載體行動起來,積極響應并參與公約活動;建立健全行規行約,規范企業競爭行為;倡導各協會針對輿論熱點和社會關注的現象面向社會,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科學解讀;積極監測欺詐虛假宣傳問題自覺通報信息,分析原因,建立風險交流機制。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了協會在制定修改食品標簽、廣告法律法規方面與監管部門的密切合作,并表示將及時向所有會員企業傳遞公約內容,共同努力打造無欺詐、無虛假宣傳的營商環境。

      中國烹飪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在反欺詐和虛假宣傳過程當中加強行業自律,構建“明廚亮灶”等工程增加行業透明度,建立良好的營商環境回饋廣大消費者。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有關負責人介紹,學會以食品安全和公眾科普為著力點,在行業熱點問題的解析和風險交流以及輿情引導和公眾科普方面有所作為,借此次公約發布實施,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維護行業健康成長。

      《食品行業組織反欺詐和虛假宣傳公約》

      強化誠信守法,抵制欺詐和虛假宣傳,是整個食品行業的責任。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要求,40家國家級食品行業組織共同發起實施反欺詐和虛假宣傳公約:

      一、督促食品保健食品生產經營者和進口商落實主體責任,督促第三方平臺經營者、廣告發布單位和相關方履行法律責任,尚德守法,誠實守信,杜絕欺詐和虛假宣傳。

      二、建立健全行規行約,規范企業競爭行為,創建和維護公平的營商環境,推動形成不敢、不想、不做欺詐和虛假宣傳的良好行風。

      三、持續監測行業欺詐和虛假宣傳問題,自覺通報信息,積極分析原因,全力推動整改,主動開展風險交流預警。

      四、加強法規政策宣貫培訓,鼓勵企業依法主張權利,支持企業內部人員投訴舉報,及時發現處置欺詐和虛假宣傳問題線索。

      五、鼓勵企業互相監督、互相促進,擔當社會責任,維護食品行業整體榮譽,推動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六、密切與政府有關部門溝通協作,及時反映行業訴求和意見建議,配合開展監管工作,共治違法行為,共享治理成果。

      七、針對輿論熱點和社會關切,及時主動發聲,科學解讀,消除公眾疑慮。努力推動媒體科學客觀報道,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八、積極引導科學、理性消費,提高廣大消費者對欺詐和虛假宣傳的辨識能力,提升自身維權意識。

      九、充分發揮科研院所等技術力量作用,共同推動科技創新,提升科學管理,推動產業升級。

      十、積極開展行業內部和跨行業合作,發動全社會力量,共同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參加公約的國家級食品行業組織包括: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輕食品工業管理中心)、中國糖業協會、中國酒業協會、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中國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協會、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協會、中國飲料工業協會、中國罐頭工業協會、中國植物油行業協會、中國調味品協會、中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工業協會、中國糧食行業協會、中國飼料工業協會、中國奶業協會、中國肉類協會、中國獸藥協會、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中國綠色食品協會、中國蜂產品協會、中國食用菌協會、中國商業聯合會、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中國副食流通協會、中國蔬菜流通協會、中國果品流通協會、中國農產品流通經紀人協會、中國烹飪協會、中國保健協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中國營養學會、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中國歐盟商會、中國電子商務協會食品醫藥產業促進會(排名不分先后)。

    分享到:
    中食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食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食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食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食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2427031969 郵箱:2427031969@qq.com。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