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在數字經濟時代,我們感受到了太多變化。
每個人的衣食住行被關注,消費習慣被畫像,互聯網新模式也在商業的海洋里孕育萌生……這都緣于前二十載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讓商業、消費者的行為發生了巨大改變,逐漸我們發現,數字化不僅僅是一個熱詞,早已滲透到了每一個角落。
正是技術的力量,推動著時代演變。
當數字化的枝蔓蓬勃生長,未來十年,數字化會蔓延到工業產業領域中,作為連接制造和消費的重要環節,工業產業下的物流和供應鏈領域服務正在被數字化。
比如電商和快遞的發展迅速,消費者在下單之后,貨物在物流過程的流轉過程,也能被消費者獲知。近些年,C端的體驗也迅速地蔓延到B端物流,B2B物流服務也呈現出數字化轉型的趨勢,但由于從消費者到制造端,從訂單到產品交付的整個鏈條里,涉及到許多環節和主體,加上物流場景的復雜度造成大量資源浪費,所以,業內人都認識到數字化變革一旦深入,帶來的價值非常可觀。
數字化,不僅讓物流線下操作都線上化,還實現了實時化和數據化,物流端到端所有服務的全過程都能實時動態連接、反饋,以及場景還原和預警管控,這將全面提升物流在成本、效率、安全、體驗上的價值。
如何實現數字化物流呢?毫無疑問,技術是最根本的變革動力。
目前,行業內通過科技應用賦能物流的趨勢已來,2018年多家物流科技企業接二連三被資本青睞投資,形成了“物流科技投資熱”現象,用IoT、AI、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力量助推物流和供應鏈服務的數字化,也是關注的焦點。
就在去年被菜鳥戰略投資的易流科技,近日在其年度發布會上也提出,通過IoT賦能加速物流產業數字化轉型,并針對人車貨倉等物流多場景,新推出用智慧物聯網與SaaS服務結合的軟硬一體解決方案,讓貨物的狀態可以被智能追蹤,溫濕度可以被管控,司機的主動安全被守護。

(易流科技董事長兼CEO張景濤)
易流科技董事長兼CEO張景濤認為,實現數字化物流,需要通過物流基礎設施的物聯網化,供應鏈全鏈條的數字化,物流全場景的智能化。
物流基礎設施的物聯網化是數字化的根基,近些年,物聯網化有一定發展,但主要是車輛的數字化,萬物互聯剛剛開始。事實上,人、車、貨、倉、店、箱、叉車、托盤等物流基礎設施和物流要素都需要物聯網化,并實時化、在線化。比如易流提到的物聯網設備,便是車聯網服務的延伸,車輛位置、開關門的狀態、溫濕度狀態、油耗速度信息采集、監測司機駕駛狀態等;還有貨的狀態監測,通過定位,防震、光感等功能,解決貨的丟失、破損、竄貨問題;包括應用于倉的場景,監測溫度、開關門狀態等。隨著5G時代的到來,物流領域物聯網化的速度也將進一步加快。
由于物流過程多環節/多主體現狀、線下化低效的管理模式,讓訂單/運單在流轉過程中并不透明,所以在物聯網化基礎上,還需要實現貨物從訂單到交接過程的供應鏈全鏈條數字化,端到端的全流程的透明化、可視化,所有的物流節點信息在云平臺上呈現,供應鏈上下游多角色的協同也變得更高效,當信息流被共享,整體效率也就提升了。
可是這些還不夠,智能便捷才是數字化的精髓。如果實現用數據代替經驗,用算法輔助決策,讓機器具備靈魂,那么,物流就可以“減負”了。
實際上物流人在日常作業時,主要依賴于管理經驗,比如說配載、調度、路徑規劃,依賴于人的經驗,這很容易讓企業的發展陷入瓶頸。那么,基于計算和數據分析能力提供的應用服務,可以實現智能調度、自動配載、動態路由,大大減少人為操作。
而且,通過技術的賦能,還能更加智慧,做到先知先覺。通過算法、分析、挖掘的能力可做到提前、預知、預測、決策。比如新零售的興起,消費行為越來越碎片化,就能通過技術和數據做自動選址。
邁入數字經濟時代,我們感受了太多變化,但技術的力量是不變的。擁抱技術,通過IoT、AI、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賦能物流,物流發展將駛入快車軌道,相信數字化物流指日可待。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食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食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食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食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2427031969 郵箱:24270319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