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br id="8gwur"><source id="8gwur"></source></wbr>

    <sub id="8gwur"><listing id="8gwur"></listing></sub>

    中食網 -> 新聞 -> 正文
    “公筷”應成為“用餐新風尚”
    時間:2020-03-26 11:40:30 來源:經濟參考報

      新冠肺炎疫情下,餐飲衛生再次成為社會熱點話題。近日,北京、上海、江蘇、四川、廣西等地,以倡議書、海報、歌曲短視頻等形式呼吁人們使用“公筷”就餐。

      日前,也有機構推出“分餐制VS合餐制”問卷調查,吸引了很多人參與。盡管調查尚在進行、結果有待分析,但已折射人們對餐飲衛生的關切。

      不少人認為,“非典”之后,一些地方餐飲行業曾興起的“分餐”“公筷”曇花一現,主因是人們不習慣,或覺得其樂融融的聚餐場面“公筷”橫亙其中顯得有些“生分”,不如“私筷”方便、“不見外”。

      其實,傳統習慣和觀念我們可以試著去改變,特別是使用“公筷”夾菜簡單易行,應當能夠盡快普遍實施。各地之所以倡導使用“公筷”,也是見微知著、防患未然,在向社會“吹哨”。因為,這次疫情再次敲響了衛生安全的警鐘——像新冠肺炎一樣兇險的“人傳人”病毒,呼吸道傳播是其“大通道”;不少家族確診病例,除近距離飛沫傳播外,恐怕“私筷”共夾一盤菜也是主要“禍根”。

      現代科技表明,筷子細小凹槽里藏有許多細菌,會引發痢疾、腸胃炎等疾病,用餐前需徹底消毒;而“私筷”可能會將病毒交換給他人,家庭式常見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碗筷就有極大的“嫌疑”;若與甲肝、戊肝、手足口病、傷寒、肝癌患者混用餐具,病毒也可能通過唾液傳染健康人。

      而在生活中,“私筷亂夾菜”現象司空見慣:如今,多數飯店客人無特別要求時一般不放“公筷”,有的飯店給聚餐客桌配備的“公筷”也經常被“閑置”。還有一些人對自己愛吃的菜“挑肥揀瘦”翻個不停,甚至有人習慣性把所有菜夾起來放下去地反復“貓戲”。假如有此嗜好的人患有某種傳染性疾病,筷頭便會在大快朵頤之時,讓同桌就餐的所有人成為“密切接觸者”。

      有人認為,我國飲食文化深厚,一些傳統習慣根深蒂固難以改變。對此,大家也應注意到:文化在不斷發展,文明一直在進步。

      “民以食為天”。餐飲文化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今天使用的筷子至少已有三千年的歷史,且是餐桌上的“頂梁柱”。先秦時稱“梜”、漢代名“箸”、明代改叫“筷”的這一中國餐具,蘊含著太多的文化與講究,其材質從樹枝、竹棍,逐漸到金、銀、玉、象牙等,承載著人們共同分享食物、相互夾送菜肴的和諧禮儀與親情。

      從筷子的歷史可以看出,它是“衛生”的產物,是餐飲文明進步的標志。實際上,“公筷”的傳統也很悠久,王羲之《蘭亭集序》描繪的魏晉時期竹林七賢“流觴曲水”,就是各用杯箸;五代十國南唐畫家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也是“分餐制”。那么,我們今天為什么要“死守”一種規矩呢?

      也許有人會說,那是“有身份人”的“排場”;不錯,準確一點說,是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時人們的“講究”,千年前文人雅士聚餐場景,充分說明了這一點。而社會上普遍的“合餐”,是條件不允許情況下的“大眾傳統”。如今,全國就要實現小康社會了,難道就缺“一雙筷子”嗎?其實,多用一雙消毒筷不會產生過多的成本,尤其是與病毒造成的危害、損失相比,微不足道。

      至于聚餐時相互“不見外”,那只是人們的“面子”心理,誰不想“衛生一點”?細想一下,“公筷”的作用也并不是防止把盤子里的病毒“夾到”個人碗里,而是防止個人分泌物中的病毒進入公盤;這就需全桌人都使用才能管用,一旦一人棄之不用就失去了“公筷”本身的意義。也并非只有親近的行為才能體現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用公筷”恰恰是對在座所有人的尊重。因此,不要“不好意思”,不要感覺有點“見外”,“使用公筷”是餐桌文明的一大體現。

      然而,經常有人在配備“公筷”的情況下,用嘴呡一下自己筷子,開個玩笑說聲“我沒病,不要嫌棄”,便把私筷伸進公盤里。這一伸不要緊,打破了規則不說,極有可能使眾人守護了半天的公德泡了湯。

      “使用公筷”,是個嚴肅的問題。疫情過后,親朋好友、單位同事、接待客人、紅白宴席等聚餐場面定會接踵而來。有關部門可要求餐飲行業為聚餐桌上配備“公筷”,人們夾菜時,每個人都要主動使用“公筷”,防止“病從口入”,也防“病由筷傳”。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便會培養出更加文明的“新積習”。當每個人都能自覺成為餐桌文明的踐行者,“公筷”也就會成為一種新風尚。

    分享到:
    中食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食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食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食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食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2427031969 郵箱:2427031969@qq.com。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