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縣梅子溝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搶抓時間接種。 (視界網 張偉 攝)

隨州市萬佳食品有限公司工人在精選香菇。 (視界網 萬闖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趙良英 通訊員 鮑亞忠 徐健
隨縣是聞名遐邇的“中國香菇之鄉”,香菇產業是該縣最有基礎和優勢的重點支柱產業,年種植量2億袋左右,其中春栽香菇占比超過六成。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隨縣香菇產業造成不利影響。3月中旬以來,該縣有序推進復工復產,香菇產業迎來復蘇契機。近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高城、殷店和草店等香菇種植大鎮,探訪合作社和相關企業生產經營情況。
開足馬力搶農時
3月28日清晨,隨縣高城鎮梅子溝村貧困戶袁慶明等4人戴著口罩,來到村里的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制棒車間,開始新一天的勞作。
“我們3月13日正式復工,搶抓清明節前的黃金時間制棒,加上滅菌、接種、采摘等其他各個環節,平均每天用工30多人,其中包括十幾個貧困戶!焙献魃缲撠熑它S河告訴記者。
據介紹,梅子溝合作社以春栽香菇為主,去年制棒35萬袋,自種12萬袋,產出鮮菇8.5萬公斤,銷售80余萬元。今年受疫情影響,制棒時間不夠。復工以來開足馬力,每兩天可生產1萬袋,總計可制棒12萬袋左右,全部用于自種。
“為盡可能減少損失,合作社正積極探索多元化經營,準備種植雞腿菇、袖珍菇等新品種,同時探索新的香菇種植模式,打時間差,錯峰上市!秉S河說。
位于高城居委會的炎順菇業百萬袋種植基地,也在加班加點生產彌補損失。“基地以秋栽香菇為主,疫情期間正逢采菇期,由于無法及時采摘減產不少!必撠熑藙⒂赖赂嬖V記者,3月16日復工以來,基地數十名員工搶抓時間采菇,并進行烘干處理,準備銷往省外市場。
炎順菇業去年投資1000余萬元,建成自動化制棒中心、標準化種植大棚、凈化接種室和養菌室等現代化設施,與高城鎮6個村聯合成立合作社,帶動貧困戶80多人就業!叭ツ,基地免費為20多戶貧困戶提供菌棒和技術指導。今年,我們計劃扶持50戶左右!
劉永德介紹,為應對疫情沖擊,基地將繼續加大香菇機械投入,進行香菇精深加工,成立銷售公司,拓展歐洲市場。同時積極探索資源循環利用,將菌袋廢料做成有機肥。
趕制訂單補損失
3月29日,位于隨縣殷店鎮工業園的隨州市萬佳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忙著選菇、加工、包裝。對面2.4萬立方米的冷庫里,新收購的干香菇堆得像一座座小山。
萬佳食品公司主營香菇、木耳加工和銷售,是殷店鎮唯一出口企業。產品一部分直銷東南亞地區,另一部分通過香港轉口外貿,去年出口額1500多萬美元。
總經理萬闖告訴記者,該公司于3月16日正式復產,目前有近40人返崗。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公司采取積極措施,克服困難趕制積壓訂單,努力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
殷店鎮有隨州農村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場,因疫情防控暫時關閉。公司不等不靠,派出隊伍直接到農戶家和合作社收購,近段時間每天從清晨忙到晚10點,復產以來已收購干香菇30多萬公斤。
“政府相關部門非常關心企業經營情況,今年2月,隨縣商務局協助辦理通行證,公司順利出口15萬公斤庫存產品到新加坡和香港地區!比f闖介紹,復產以后,經信、稅務等部門主動上門服務,協助解決實際困難,宣傳稅收減免政策;鎮政府及時組織銀企對接會,目前已有兩家金融機構同意貸款1800萬元,幫助公司緩解資金壓力。
受疫情影響,國外消費市場不振,食用菌需求量縮減,公司訂單也有所減少。但萬闖并不氣餒:“相信困難只是暫時的,我們將繼續按原計劃準備庫存,一旦疫情過去,出口市場恢復,可以全力以赴生產滿足需求。”
“花菇之鄉”瞄上羊肚菌
毗鄰殷店鎮的草店鎮,被譽為“中國花菇之鄉”,食用菌產業在當地已有40多年的發展歷史。位于該鎮工業園的耀興大海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菌種研發生產和菌類加工銷售的龍頭企業,菌種年銷售500萬公斤以上,食用菌產品年出口創匯2000多萬美元。
該公司副總經理劉輝介紹,3月17日復產以來,公司一手抓生產,一手抓防疫,成立應急就援、后勤保障、宣傳報告和秩序維護4個小組,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做好職工健康監測,企業生產有序進行。
記者在該公司生產車間看到,5臺智能機器人一字排開,正在選菇。劉輝介紹,這是去年投資100多萬元安裝的自動化選菇系統,5臺機器人每天可選香菇5000公斤,效率相當于傳統人工的20多倍,并且更加精準。
劉輝告訴記者,正式復產后,公司積極拓展市場,訂單逐步回升。此外,稅收減免和貼息貸款也為企業減輕了負擔!斑有一個好消息,經過5年的試驗種植,公司人工栽培羊肚菌今年喜獲豐收!
羊肚菌被譽為“菌中之王”,是食用菌珍稀品種,價格是香菇的20倍以上,但對生長環境要求很高。5年前,該公司邀請華中農業大學教授聯合攻關,從野生羊肚菌中分離、培育母種,再擴大繁殖,篩選出可供栽培的優良品種。
劉輝介紹,人工栽培羊肚菌投入小、見效快,可充分利用拋荒閑置的農田種植,菌袋廢料還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可謂“菌稻輪作兩相宜”。去年11月底,該公司在本地和省外共種了500余畝,今年收成都不錯,平均每畝利潤近2萬元。他表示,今年將繼續擴大規模,帶動更多農戶種植,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食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食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食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食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2427031969 郵箱:24270319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