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br id="8gwur"><source id="8gwur"></source></wbr>

    <sub id="8gwur"><listing id="8gwur"></listing></sub>

    中食網 -> 新聞 -> 正文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破解“誰來種地”問題
    時間:2020-06-01 15:34:06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韓朝陽 馮碧簫

      夏收時節,記者在河南麥收現場采訪發現,通過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優化配置農業生產要素、緊盯市場需求規避風險,活躍在田間地頭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正在書寫“誰來種地、怎么種地、如何種好地”的答卷。

      流轉托管 規模經營破解“誰來種地”的難題

      麥田里“鐵!睗L滾收割忙,62歲的種糧“老把式”曲良貴算起經濟賬,收一季小麥毛收入約1000元錢,除去農資成本、農機費用,收益大概400至500元錢,如果再細算人工成本,收益更加微薄。

      “種地又苦又累,還不掙錢,年輕人都不愿種地!鼻假F所在的南陽市宛城區高廟鎮謝營村有近5000畝耕地,如今,村里還種地的農戶多是像曲良貴一樣與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老農民。

      曲良貴也曾困惑,等到干不動了,自家的13畝地由誰來種?農民承包地“三權”分置后,他逐漸看懂了一些門道。兩年前,河南文景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村里以托管形式集中土地,曲良貴將2畝多地托管給公司,由公司統一經營管理,自家享受分紅!耙划地一季保底能分400多元錢!鼻假F發現,當起“甩手掌柜”后,種糧收益一分不少,他正計劃將余下的10多畝地都托管出去。

      “傳統散戶種糧收益微薄,適度規模經營卻效益可觀!焙幽衔木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景旭寧也算了一筆賬,該公司流轉4萬余畝土地種糧,規模經營后成本大幅下降,除給農戶的分成,1畝地每年仍余300至400元收益,公司全年營收過千萬元。

      “農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激起了農業生產經營模式的變革,以托管、流轉形式集中土地的速度正在加快,適度規模經營漸入人心!蹦详柺型鸪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天海說,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主體日益成為農業生產“主力軍”,這是破解“誰來種地”難題的可行之路。

      分工協作 要素匹配解決“怎么種地”的問題

      “莊稼活,不用學,人家咋做咱咋做!崩显掚m好,但傳統散戶種植和適度規模經營遵循的規律大相徑庭。

      “種10畝地和種1000畝地完全是兩個概念。”2017年,在河南鄧州經營企業的劉飛看好農業發展前景,成立了榮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他趁著“三權”分置的東風,首批流轉5000畝土地種糧食,卻因不懂技術、不會管理、不善經營,第一年賠了300余萬元。

      身為榮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的劉飛,開始思索工商資本下鄉后到底該怎么種地!皩I的人干專業的事!眲w決定自己的管理團隊主要負責市場對接和農事管理,整地、播種、收割、植保等農業生產環節交由專業的農業服務組織完成。

      河南首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成為劉飛解決“怎么種地”問題的得力幫手。憑借160余臺(套)農機和專業機手團隊,該公司能為客戶提供整地、播種、施肥、打藥、收割、運輸等一體化、精細化全程服務。

      雙方攜手之下,鄉村麥田成為“露天工廠”,劉飛投入資金、管理,制定耕作標準,首邑農業投入技術、設備,完成作業任務。河南首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沈興新說,土地、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在農業生產中聚集,并合理配置,“怎么種地”的問題也隨著農業生產分工細化、相互協作逐步解決。

      市場導向 規避風險回答“如何種好地”的疑問

      “種子買到手,技術跟著走,良種配良方,豐收有希望!编囍菔修r技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李符已從業34年,“良種、良田、良方、良制”是一代代農業工作者總結流傳下來的豐產“秘訣”。無論是“老把式”,還是“新農人”,都對此“秘訣”深感認同。

      不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針對農業“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的特點,在注重良種選擇、土壤改良、配方施肥等豐產“秘訣”的基礎上,更加重視市場導向,更加注重規避風險。

      “市場需要什么,我們就種什么,以銷定產,甚至以產招商!蹦壳,劉飛和景旭寧大規模流轉、托管土地后,全部發展訂單農業,并通過集約化經營管理,降低生產成本,提升作物品質,增加產出收益。南陽市宛城區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李祥惠說,訂單農業影響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僅追求高產,更追求優質,有望帶動糧食品質再上新臺階。

      同時,為了降低天災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景旭寧通過購買農業保險為企業保產保收增加一道“安全閥”!跋乱徊,我們希望通過智慧農田建設,進一步增強抵抗風險的能力,提高生產效率!本靶駥幷f。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河南有近10萬家農民合作社、8.8萬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土地托管服務,成為糧食生產的主力軍。

    分享到:
    中食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食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食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食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食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2427031969 郵箱:2427031969@qq.com。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