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br id="8gwur"><source id="8gwur"></source></wbr>

    <sub id="8gwur"><listing id="8gwur"></listing></sub>

    中食網 -> 新聞 -> 正文
    山藥“易容術”:消毒劑漂白變白嫩 銷往北京上海等地 一個鎮就有二十多家漂白工廠
    時間:2021-03-17 15:43:31 來源:新京報

      2月27日,保定市蠡縣耿莊村一處山藥加工廠內,一個裝滿黃褐色山藥的鐵制吊筐,被起重機緩緩吊起,移送一旁飄散著藥水味兒的水泥池子里。一個小時后,這個吊筐被吊出水池,原本黃褐色的山藥,亮出了白色,再經水沖洗,白嫩如藕節。

      “我們自己不吃這種水洗山藥,吃原色的。”加工廠一名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

      所謂“水洗”,實為漂白。這名負責人稱,山藥一般為黃褐色,經過稀釋的次氯酸鈉漂白后,品相更好,賣價也更高,所以從五六年前興起漂白后,現在市場上很多山藥都會經過漂白工序,每天得有千噸左右,“尤其是送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山藥!

      新京報記者查詢發現,次氯酸鈉是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其對人體具有腐蝕性和致敏性。根據國家相關規定,次氯酸鈉并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劑。

      有食品安全專家及食品檢測機構工作人員表示,食品級次氯酸鈉一般用作果蔬消毒,但含量低揮發快,作用時間短,基本不會有殘留,但用作漂白,次氯酸鈉含量較高,檢測出來肯定被判定為不合格產品禁售。

      《被漂白的山藥》。新京報調查組

      市場里的“白山藥”:

      “不白人家不要,越白的越受歡迎”

      “帶土的山藥八塊錢一斤,白色的山藥十塊錢一斤!

      豐臺區一處農貿市場,六七家售賣山藥的攤位,幾乎都有這種白凈鮮亮的山藥在售,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是帶土的山藥,表面顏色較深且布滿根須。

      “沒有漂白,都是原色!泵鎸κ欠裼衅坠ば颍瑤酌麛傊鞫紡娬{白色山藥就是這種品種。但在海淀、豐臺的多家大型超市,都沒有白色山藥出售,柜臺上的山藥以黃褐色為主。一些中小超市和農貿市場,則有白色山藥上攤。

      在海淀區一家超市里,同時在售有三種山藥,分別是麻山藥、鐵棍山藥和白山藥,其中白山藥的外觀與記者之前在農貿市場里看到的山藥幾乎一致,“白山藥可不就是白色的嗎,長出來就這樣”,營業員同樣強調山藥的顏色是自然色。

      記者多方咨詢后得知,營業員所說的白山藥通常指一種名叫小白嘴的山藥,表皮細毛較少,相比于其他品種的山藥來說稍顯白亮,但整體呈淺黃色,這種山藥實際上并沒有記者見到的這般白凈。

      白凈的山藥就是小白嘴山藥?小白嘴山藥真有這么白嗎?

      北京市某批發市場內也以白色山藥居多,這些白凈的山藥有的裝在紙箱里,有的裝在網袋里,整袋或者整箱一起往外批發。

      雖然多數商戶堅稱白色山藥的表皮是自然色,但也有商戶悄悄透露了白色山藥的秘密。“這些山藥水洗之后,又用藥水進行了漂白,不白人家不要,越白的越受歡迎”,一名年近六十的女商戶透露說白凈的山藥都經過漂白,“有些確實是小白嘴,但也漂白了,只是漂的時間短,不漂的話沒有這么白”。

      3月2日,一名商戶向記者展示漂白后的山藥。這些山藥都經過次氯酸鈉稀釋溶液浸泡后,變得白嫩光鮮,商戶稱這樣的山藥更受顧客喜歡,且售價也更高。新京報調查組 攝

      “我想吃山藥了,弄點帶土的山藥回家,這種漂白的口感也不如帶土的山藥。”當記者問及漂白的山藥能不能放心食用,這名商販也皺起了眉頭:“覺得對不起老百姓吧,可整個市場都是這樣,又不是咱一家這樣,每天都是整車整車賣!

      “還有很多漂白的山藥壓根不是小白嘴,而是更便宜的紫藥,有些人會把紫藥漂白了冒充小白嘴對外銷售!币恍┡l商戶得知記者已知內情,便不再隱瞞。

      商戶所說的紫藥也是河北保定產的一個山藥品種,內瓤也是白色,但山藥表皮呈深褐色,與小白嘴山藥表皮顏色差別很大,“漂白的紫藥和小白嘴混在一起賣,外行人分辨不出來”。

      “水洗”工廠:

      “洗不白,想白還得靠藥水泡”

      為了弄清楚這些山藥是如何漂白而成,2月25日,新京報記者以采購山藥的名義前往河北保定。這里是全國知名的山藥集散地,下轄的清苑、高陽和蠡縣,都是山藥產區。

      其中蠡縣山藥更為集中,被稱為“中國山藥之鄉”。根據相關統計,早在2008年,當地山藥種植面積就達到10萬多畝,總產量達30多萬噸。

      當地一名協助購買山藥的中介直言漂白的山藥在當地非常普遍,“漂白后的山藥白凈鮮亮,更受消費者歡迎,外地來的采購商很多都要求漂白”,對于山藥如何漂白,這名中介透露說只要去水洗加工廠一看便清楚了,“我們這有很多水洗加工廠,那些廠子就是漂白山藥的。”

      這名中介首先帶記者來到了保定市清苑區南楊橋村,在這個村的村西口就有一處水洗加工廠,這個加工廠坐落在一片民宅之間,從外側觀察并無任何標識,院內面積超過上千平米,大院最里側是由鐵皮搭建而成的簡易廠房,看上去非常簡陋,環境也有些臟亂。

      廠房內此時正清洗山藥,兩名工人從貨車上把帶土的山藥從一側塞到水洗機器里,不一會洗凈泥土的山藥就從機器另一側滾出來了,但仍然是泥土的黃褐色。

      “一漂白就好看了,水洗只能洗掉泥土。”加工廠的負責人介紹說,想要洗白還是靠泡藥,“先水洗,之后放到藥水池里泡,泡完再用水洗,一共三步!

      2月25日,保定市清苑區一家水洗加工廠內,工人正使用吊機將一筐山藥移入藥水池,浸泡前能看到山藥的顏色仍然較深。新京報調查組 攝

      廠房最里側,有五個長寬約兩三米,高出地面約一米的水池。據工人介紹,邊上一個顏色發黃的正是藥水池。過了一會,兩名工人將洗干凈泥土的山藥放到一個鐵制的大吊筐里,塞滿一筐之后,起重機勾起裝滿山藥的吊筐,緩慢放入藥水池里。

      中介在一旁輕聲透露,正在漂白的山藥除了小白嘴之外,還有另一種山藥,漂白之后,都會以小白嘴山藥的名義上市銷售。之后不久,工人將另一個藥水池里已經泡好的山藥,用起重機吊起后放到一旁的空地上,此時能明顯看出山藥顏色發生了很大變化,表皮白凈光滑了很多,與此同時記者在旁邊聞到了非常明顯的藥水味道。但這藥水是什么,在場的人都緘口未答。

      “白嫩”的秘密:

      “必須得用次氯酸鈉,不然白不了”

      漂白山藥的,到底是何種藥水?在與這家加工廠相距半小時車程的蠡縣大曲堤鎮,新京報記者找到了答案。

      這里聚集了大量山藥加工廠,當地人介紹說這些加工廠都能為山藥漂白。在耿莊村一家規模較大的水洗加工廠里,一輛貨車正在裝貨,負責人介紹說他們的山藥發往全國各地,其中多數都是漂白后的山藥。

      2月27日,蠡縣耿莊村一處水洗加工廠里漂白山藥用的水池,池子里能同時放入3000斤山藥,需要浸泡約一個小時。新京報調查組 攝

      這家工廠廠房內,建有六個大水池,負責人介紹說其中四個清水池,兩個是藥水池,一個藥水池子里可以同時浸泡3000斤山藥,“一般要泡一個小時,一天差不多能漂白十來噸”。

      “次氯酸鈉,必須得用這個,不然白不了!边@家加工廠的負責人十分爽快地透了底,“藥水具體的配比不固定,根據天氣溫度定,不能勁太大,濃度太高就把山藥燒出坑了”,這名負責人透露說,漂白的效果跟浸泡時間有關,“泡的時間越長漂出來的顏色越白,微漂、中白、大白都可以。”

      次氯酸鈉,正是日常使用的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

      加工廠的負責人表示,他們使用的次氯酸鈉購自河北滄州的一家公司,廠家送來的是濃度較高的次氯酸鈉溶液,使用的時候要加水稀釋。

      裝在桶里的正是加工廠漂白山藥用的次氯酸鈉溶液,1000元一桶,每桶1.2噸。新京報調查組 攝

      在車間門口,他指著地上的兩個大型的正方體塑料桶,告訴記者桶里裝的淺黃色液體正是次氯酸鈉,“不貴,850元一噸,這一桶是1000塊錢的,1.2噸!

      此時車間里幾十名工人正在緊張忙碌著,有的負責包裝,有的負責漂白,這家加工廠漂白出來的山藥同樣散發出刺鼻的異味,對于山藥經過漂白后會不會有一些藥物殘留的疑問,這名負責人一面強調次氯酸鈉揮發快,不會殘留,但也表示“咱們自己不吃漂白的,我們還是吃原色的”。

      山藥“美容”業:

      一個鎮就有二十多家漂白工廠

      “我也供連鎖超市,人家擔心有藥物殘留,不敢要漂白的,就要原色的”,這名負責人坦言漂白的山藥在銷售時會遇到一些阻力,“現在有些批發市場,漂白的也不讓進”。

      除了擔心有藥物殘留之外,當地多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漂白之后的山藥不太容易存儲,“這漂白的山藥放置時間一長容易爛,那個藥把山藥根須腐蝕了,溫度一高就爛,不太容易放!币幻庸S的負責人建議說,如果大規模采購盡量放到冷庫里,“不進冷庫的話只能放三五天,最多一個星期,天氣越熱越放不住,帶土的則能放很久”。

      當地人士介紹說,山藥一般在每年清明節前后種植,生長期約六個月,等到九十月份采挖。對種植戶來說,各地種植的山藥差不多都在那時候集中采挖,市場供應過剩,價格就普遍較低,因而多數種植戶會選擇將帶土的山藥存儲起來,等待價格上揚之后,再錯峰銷售。外地來采購的客商,從種植戶那里買的帶土山藥叫生料,買完就會送到這些加工廠水洗漂白,然后再通過貨車發往全國各地。

      以蠡縣大曲堤鎮來說,這里是蠡縣山藥種植戶最為集中的地方,當地除了發展出多個山藥交易市場外,山藥加工廠也最為集中,這些加工廠的主要職能就是將山藥經過水洗、漂白、包裝后裝車發貨。

      2月27日,蠡縣耿莊村一處加工廠內,一名工人正在清洗山藥,此時山藥只經過水洗,尚未漂白,能看出山藥的顏色未發生太大變化。新京報調查組 攝

      保定當地一名曾從事山藥批發生意的村民告訴記者,“最早從保定發往全國各地的山藥都是帶土的,直到四五年前才出現漂白山藥,此后漂白的比重逐漸上升,加工廠也越開越多”。在漂白山藥出現之前,當地并沒有專門的水洗加工廠,最近幾年保定各地的水洗加工廠如雨后春筍一般冒了出來,據當地業內人士介紹,僅蠡縣大曲堤鎮就有二十多家水洗加工廠。記者在當地走訪發現,這些加工廠有些打著山藥種植合作社的名義,業務范圍包括山藥代收、代加工、代存儲和銷售。

      記者詢問了多個水洗加工廠,負責人均表示都有漂白山藥的業務,清洗、漂白外加包裝報價約為每斤四毛錢,問及保定每天發貨全國各地的山藥總量,一名加工廠負責人估算說,“每天差不多能有2000噸,其中至少有一半都是經過漂白的,漂白的越來越多”。

      檢測有難點:

      “次氯酸鈉易揮發,放置久了就檢不出來”

      用次氯酸鈉漂洗山藥到底違不違規?

      根據2015年5月24日正式實施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對食品添加劑的定義是,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也包括在內。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是指保證食品加工能順利進行的各種物質,與食品本身無關。如助濾、澄清、吸附、脫模、脫色、脫皮、提取溶劑、發酵用營養物質等。

      根據這一定義,多名食品專家認為用于漂白的次氯酸鈉應該算是一種食品添加劑,不過記者查閱發現,在該標準里所列出的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里,并沒有次氯酸鈉。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羅云波介紹說,如果不在這個標準里,就意味著次氯酸鈉不能當作食品添加劑使用。事實上2011年11月,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關于食品添加劑對羥基苯甲酸丙酯等33種產品監管工作的公告》里就提到,次氯酸鈉禁止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

      羅云波告訴記者,以掩蓋食品質量為目的的操作都是違規的,“次氯酸鈉本身是一種消毒劑,不能用作食品漂白劑,如果通過漂白,以一種山藥冒充另外一種山藥可能還涉嫌欺詐”。

      2月26日,一名加工廠的工人向記者展示山藥漂白的效果,深褐色的是原色的山藥,淺色的山藥是在藥水池里泡了半小時之后的效果。新京報調查組 攝

      就職于國內一家檢測機構的工程師王帥(化名),明確告訴記者也不允許使用次氯酸鈉漂白山藥,如果在樣品中檢測出來會判定為不合格產品,他透露說在市場流通環節有些地方會檢測這個項目,他們也曾配合過市場監管部門抽查,“使用次氯酸鈉漂白山藥是第一次聽說,以前出現過炒菜用的一些配料,還有豆芽,會用次氯酸鈉,主要就是為了漂白,表面有光澤更好看。”王帥告訴新京報記者,次氯酸鈉本身揮發性確實比較好,在實際檢測中如果樣品放置時間過長,可能會檢測不出來。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次氯酸鈉作為食品消毒劑,如果把漂白看作是山藥清洗過程的一部分,次氯酸鈉作為清洗劑也無可厚非,但要保證用量不能太大,浸泡控制在較短時間內,事后用清水沖洗干凈,消費者購買漂白的山藥后回家再次仔細清洗并且削皮后食用,從食品安全角度不會有太大影響,“次氯酸鈉揮發性很好,時間長一點,會揮發掉”。

      一位山藥批發商戶告訴記者,今年春節前曾有一批漂白的山藥進入市場后被趕了出去。“那批山藥當天剛漂白完,就裝車運來了,山藥上還有水,趕上檢查,經過檢驗就說不合格,不讓在市場里面銷售”,他說,不過這批山藥事后并沒有運走,“這批山藥拉到市場外面晾了兩天,又回到了市場銷售!

      新京報調查組

    分享到:
    中食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食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食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食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食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2427031969 郵箱:2427031969@qq.com。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