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一瓶酒,不同的人也能品出各自的味道。對于好酒,白酒專家能品出其獨特風味,文化學者能嘗出背后的故事,市場人士能嗅到行業發展風向,就像四特酒旗下的天工1988特香型白酒,一經上市便獲得了眾多領域意見領袖的高度評價。
各界精英齊點贊,好酒不止一面
獨產于江西的特香型白酒,屬中國白酒12大香型之一,于1988年由四特酒創型成功,揚名四海。在四特酒眾多的核心戰略產品中,四特酒天工是特香型白酒高端品類的中堅力量。在天工1988鑒賞會上,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品四特佳釀,從專業角度對天工1988做出評價。
風味方面,《中國陳年白酒收藏大典》編委、中國陳年白酒收藏評價體系主要起草人張林厚表示,天工1988“酒體晶瑩微黃,濃、清、醬三香諧調、舒適、典雅,細聞有怡人的米糧香與花香,沁人的糟香與窖香,入口醇厚飽滿,圓潤柔和,陳味盈口,回味悠長”。
內涵方面,南昌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曾光教授在品鑒天工1988后,題下贊詩“一年四季喝四特,四面八方聚九財”,稱四特酒天工像一位久違的老朋友,寄托了一種感情,蘊藏了一個個娓娓道來的美好故事。
市場方面,江西省消保委秘書處消費指導與消費教育部長宋學軍表示,四特酒作為江西白酒龍頭品牌、國內白酒知名品牌,70余年不斷推陳出新、固本創新,讓特香老酒在優秀傳統品質的基礎上“活”出了新樣子。

傳承古法秘技,獲行業專家認證
天工1988之所以獲各界人士所稱贊,與其獨特的工藝和悠遠的文化傳承密切相關。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全國白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吳生文介紹,天工1988優秀風味的基礎來源于獨一無二的“12353”特香釀造工藝。
“12353”是四特酒根據依托古法工藝長期總結的釀造秘法,即:1種原料,不經粉碎、浸泡的優質整粒贛鄱稻米;2種窖池材料,龍虎山紅褚條石和優質窖泥;3種大曲原料,面粉、麥麩和酒糟;經過5輪次發酵;上、中、下3層次摘酒。每步工序得天時、匯人力,成就原糧老酒的傳世風味。
吳生文進一步介紹到,在“12353”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天工1988以6年高品質基酒為主,15年陶壇老酒為輔,30年稀缺老酒調味,最終呈現微黃、透明的優良品相,以及“清香醇純,回味無窮”的稀世口感,為每一處飲宴場合錦上添花。
明朝末期,江西奉新人宋應星寫成影響世界的工藝百科全書《天工開物》,書中關于釀造、制曲工序的記載成為四特酒釀造技藝的理論基礎;1988年,周恒剛、沈怡方等全國知名白酒專家齊聚四特酒廠,經過3天實地考察和研討,考察團專家總結概括四特酒的工藝特點,并在四特酒風格研討會上將四特酒的香型定為一個全新的香型--特香型,四特酒自此成為了“中國特香型白酒開創者”。天工1988穿越歷史而來,傳承特香創型的光彩與榮耀,致敬經典傳承,禮贊時代開創,將特香美酒的卓然風采完美呈現。

一杯美酒,醇厚綿長,每個人都能品出不一樣的人生味道。四特酒天工1988貫徹“天人共釀”的東方哲學,蘊含時代發展的深刻烙印,獲得各行各業影響力人物的認可,相信每個人都能在其中嘗出屬于自己的“清香醇純”。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食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食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食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食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2427031969 郵箱:24270319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