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關總署等多部門發布《關于智慧口岸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到2025年,普通口岸設施設備和信息化短板基本補齊,口岸通行狀況明顯改善;重要口岸設施設備和監管運營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樞紐口岸基本建成智慧口岸并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到2030年,初步建立口岸各參與主體智慧互聯、協同聯動、高效運行的良好生態,部分口岸智慧化程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到2035年,基本建成現代化口岸,引領全球智慧口岸發展。
《意見》提出要口岸設施設備智能化建設、口岸運行管理數字化建設、口岸協同監管精準化建設、口岸綜合服務泛在化建設、推動口岸區域合作機制化以及智慧口岸數字底座建設。
大力推進非接觸式和非侵入式執法設備等智能化設施設備聯網應用,推動卡口設備、視頻及相關智能設施設備升級共享,提升口岸查驗效率,促進口岸資源高效利用。加大國門安全新技術創新應用,鼓勵研發應用便攜快篩快檢設備,實現檢得準、檢得快、管得住,構筑國門安全智能防線。采用數字技術提升口岸運行動態感知能力。匯集基礎設施、物流運行、通關監管等信息,形成口岸全要素數據資源“一個庫”。實時監測口岸運行關鍵指標,可視化展示口岸日常運行情況,分析處置口岸異動事件,實現口岸全景式運行管理“一張圖”。協同建立融合基礎數據、風險特征、知識圖譜、算法模型、信息應用于一體的口岸聯防聯控綜合調度平臺。建立健全口岸聯防聯控工作機制,聯合開展口岸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分析研判、指揮調度、應急處置等工作,實現全鏈路、全周期、閉環式口岸防控管理“一鍵達”。圍繞口岸硬件設施、通行能力、投入產出、運行安全、通關便利、智慧智能、管理服務、社會效益等方面,建立口岸綜合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模型,實現口岸全方位績效評估“一把尺”。
推進智慧口岸與智慧海關、智慧邊檢、智慧海事建設等深度融合,在口岸通關領域廣泛運用智能手段,實現最小干預、快捷通關、精準監管。運用智能感知識別、分析預警、檢疫查驗等技術,實現順勢監管,探索推進無感通關。整合優化口岸監管資源,建立跨部門縱橫聯動、共管共治、高效協同的監管機制。推進危險品貨物、野生動植物生物、運輸工具備案和動態、出入境人員預報、檢驗檢測報告等信息聯網共用和監管互認。加大智能審圖、視頻識別等智能應用,實現信息集約共用、智能研判處置。
《意見》還提出,建立健全智慧口岸標準體系。以標準化引領智慧口岸建設,構建包括通用基礎標準、設施設備標準、數據交換與技術支撐、管理與服務標準、評價標準和安全標準等維度的智慧口岸標準體系。推動標準應用實施,支持相關行業部門、社會團體參與標準制定工作。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食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食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食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食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2427031969 郵箱:24270319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