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辣椒產業到底有多大?據統計數據,辣椒以年2000萬畝的種植面積,位列各類蔬菜中的第二。同時,年逾700億元的產值,讓辣椒產業穩穩坐上中國最大蔬菜產業寶座。
上世紀80年代是我國辣椒育種由常規品種向雜交育種的過渡期,在此后30余年里,辣椒產業獲得了飛速發展。
如今,辣椒品類以線椒、尖椒為主,兼有泡椒、朝天椒、圓椒等諸多類型。隨著產業日趨成熟,辣椒消費逐漸形成了穩定市場。
700億元的產業,離不開育種、種子銷售、種植、收購、加工和辣椒銷售等各個環節的貢獻。為了打通辣椒產業鏈,為行業發展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南方農村報、農財寶典調研團隊以多種形式,對四川、湖南、寧夏、河南、新疆、安徽、福建等辣椒主產區進行了調研。
湖南
引領行業30年
上世紀80年代,全國多家科研單位著手辣椒雜交育種研究,湖南農科院張繼仁領軍的辣椒課題組在培育出早中晚熟配套的湘研一號至湘研十號辣椒后,一舉確立了湖南在辣椒育種領域的領先地位,并保持至今。
30年來,中國辣椒行業經歷了常規種到雜交種的轉變,經歷了尖椒、泡椒到線椒、朝天椒的更替。
湖南省經作處數據顯示,2014年,全省辣椒播種面積171萬畝。湖南本地辣椒以線椒、牛角椒、朝天椒為主,泡椒少,幾乎沒有甜椒。
湖南辣椒面積雖然大,但多為散戶種植,只有個別區域較集中。湖南興蔬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馬艷青說,在洞庭湖區,牛角椒種植較多;而湘中、湘西地區,線椒是主栽品類。
在湖南辣椒種子行業生存,沒有真功夫是不行的。1996年,湘研系列辣椒種銷售16.9萬斤,盈利3600萬元,人均創收40萬元。2006年,深圳永利種業有限公司的辣豐3號問世,10年時間累計銷售6萬斤,全國播種面積超過70萬畝。
永利看重辣椒品種的多用途性,公司首席育種家周群初認為,線椒可以做醬、做泡椒(食品),也可以鮮食,用途廣,成功替代尖椒、泡椒,將長期占領市場。而品質超過螺絲椒的“螺絲線椒”,是其最新打造的品種。
湖南湘研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榮云說,2010年前,國內的朝天椒主要是圣尼斯的天宇3號等品種。隨著近年多家科研單位加大研發投入,未來國產朝天椒將有很大增量。他預測,分子技術與傳統技術結合大大提高了育種速度,未來3—5年創新品種數量將爆發式增長。
四川
線椒占八成
外地品種瓜分市場
辣椒在四川消費增長速度快,種植面積也大。四川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4年四川辣椒種植面積達150.98萬畝,其中,資陽市種植面積最大,與南充市一起占到全省近三成。
上世紀80年代以前,四川種植的辣椒主要是直徑2—3厘米的“大金條”和直徑2厘米以下的“二金條”,這兩個品種均為當地常規品種,但二金條抗性相對差、產量低。
從上世紀80—90年代開始,江西的“早雜二號”、江蘇的“蘇椒5號”、湖南湘研系列辣椒以及河南的洛椒、汴椒都在一段時間內成為四川市場的主流品種。
進入21世紀,線椒取代泡椒成為市場主流類型,這段歷史由“干椒一號”和“辛香8號”共同書寫。2005年以后,四川辣椒市場上逐步形成兩個標桿,一個是“辛香8號”(線椒),另一個是301泡椒。目前,省內的線椒和泡椒品種的培育和銷售均是圍繞以上兩個品種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