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br id="8gwur"><source id="8gwur"></source></wbr>

    <sub id="8gwur"><listing id="8gwur"></listing></sub>

    中食網 > 新聞 > 正文
    瑪咖賺錢神話的破滅
    時間:2016-02-13 22:02:38

      2016年1月5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中,以《扶貧,一個也不能少!》為題采訪了貴州省織金縣蓮花村,背景中,赫然可見上千畝連片種植的瑪咖。瑪咖,這個10多年前從南美引進的新資源食品,真能讓貴州落后地區的農民脫貧致富嗎?

      答案非常遺憾!初步調研顯示,國產瑪咖已嚴重爛市。貴州蓮花村的瑪卡種植戶,會像今年千千萬萬瑪咖生產者一樣,很可能血本無歸,甚至因瑪咖而再度返貧!因為,日前從云南麗江、大理等瑪咖主產區傳來消息:當地大量瑪咖在地待收,農戶因嫌采收麻煩,任其爛在地里。如有人愿意收購,就自己出錢雇人免費挖取,只當幫種植戶犁地了。

      從價格上看,以產量最大的黃瑪咖為例:云南產地批量要價已降到15元以下(公斤價,下同);網上零售價格,黃瑪咖也降到20元以下;紫瑪咖最優質的50頭規格,價格在30元左右;連紅火一時的國產黑瑪咖,價格也降到70—80元之間。這個價位,與三年前瑪咖最火爆時的動輒幾百元甚至千元價位相比,降價之猛、落差之大,讓人足以瞠目結舌!如果按照15元/公斤的產地干貨價計算,意味著鮮貨價已落到1.5元/市斤左右。如果分攤到畝產量,說瑪咖降到“蘿卜價”毫不過分。

      以上跡象表明,國內的瑪咖產業,正在重復著歷史上有名的“荷蘭郁金香慘案”——即炒作到天價后迅速自由落體,任憑風吹雨打一地雞毛,最終讓種植戶吞食爛市惡果。

      瑪咖,這個新世紀的保健品神話,為何會淪落到如此不堪地步?

      盲目瘋狂擴種是惹禍根源

      我們不妨看一下瑪咖進入中國后的發展軌跡,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2002年—2010年是試種期

      2002年,在云南省農科院牽頭下,國內首次引入秘魯瑪咖,并在云南麗江玉龍雪山下南溪鎮開始試種。在隨后的將近10年里,云南麗江牢牢占據國內瑪咖第一產區位置,到2012年時產量還占全國7成以上;可以看出,本時期,由于瑪咖尚未被炒熱,產區主要集中于云南西部一帶,麗江是主產區。外省只有新疆等少數地方引種,不成規模。

      第二個時期,2011年—2013年是發展期

      2011年,云南迪慶開始種植瑪咖,目前種植面積達到150畝;

      2012年,地多人稀的新疆伊犁、和田多地開始引種瑪咖,當年種植面積就超過3000畝;

    分享到: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