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云南寧蒗縣開始進行瑪咖育苗擴種,并迅速成為云南主產區之一,當年種植面積達到3900畝;
2013年,東北部分地區開始引種瑪咖,但質量不佳,;烊朐颇犀斂тN售;
2013年,中國人開始與秘魯產地合作,廣泛承包土地進行瑪咖種植,返銷國內供不應求。
本時期,是瑪咖的規模化發展期,雖然國內產區依然集中于云南、新疆等少數省份,但生產已開始向秘魯等原產地延伸。
第三個時期,2014年至今
作為多山的國家,中國最不缺的就是山地,特別是海拔1200—2800米之間的山區。2014年,隨著瑪咖價格一路飆升,瑪咖種植成為當年引種最為廣泛的食補藥材,儼然成為貧困落后地區脫貧致富的最佳途徑。
在高價刺激下,除云南、新疆等省內廣泛引種外,瑪咖種植開始快速外延。貴州畢節、六盤水;四川的甘孜、涼山州、西昌;甘肅的甘南……甚至西藏的昌都、山西的忻州靜樂縣、青海的海西、海東互助縣等地,都已開始批量種植。
至此,在瑪咖神話刺激下,國內瑪咖種植終成過熱之勢。生產呈現由南向北、由高海拔向低海拔轉移的態勢。特別是晉北、甘南等干旱地區的引種成功,說明瑪咖在國內的適種區相當廣泛,只是部分地區的畝產量和質量比不上原產地而已。也就是到這個時期,瑪咖的盲目生產之禍已經釀成。
過量種植造成瑪咖產能的急劇擴張
國內瑪咖產量變化
據統計,2012年時,云南全省的瑪咖種植面積為6000畝,年產量2400噸左右,占國內產量的90%;到2015年,僅云南全省種植瑪咖就超過80000畝,產能達到20000噸以上。如果算上全國擴種的面積,2015年,全國瑪咖產量輕松突破30000噸不成問題。
進口瑪咖數量
據秘魯出口商協會信息,2009年9月份,瑪咖粉出口210萬美元,同比增長18%;美國占總出口量48%,增長了49.4%,其次是日本和德國,中國瑪咖粉出口連續2年以2位數增長。但到2014年,中國已成為秘魯瑪咖的第一進口國和消費國,當年進口的瑪咖原料和加工品達到8000—10000噸。也就是說,2015年,國內瑪咖產量加上進口量之和在38000—40000噸之間。如果有真實的需求支撐,瑪咖價格絕不會落到如此慘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