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2016年行業面臨產業下滑、產能過剩、食品安全與環!叭髩毫Α睍r,作為食品領域的專業學會,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又在做怎樣的思考和定位,以期讓食品產業走得更穩健、長遠?
1月20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2016年組織工作建設會議在北京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18個分支機構以及19個地方食品學會的相關負責人,對各自在2015年的工作進行了回顧總結,并介紹了2016年計劃。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在會上指出,在未來5年,學會將依托于政府、媒體、科研機構、企業四大服務對象,發揮自身的專業性優勢和影響力,借助地方、專業學會,更好地促進科技與行業的對接。
思考——
未來發展在于科學的前瞻視角和務實工作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談到,2016年可以稱得上是中國食品工業的“爬坡年”。孟素荷用三個“前所未有”形象地描述了行業所面臨的三大壓力:食品行業增速下滑,企業轉型的壓力,前所未有;市場競爭的壓力之大,前所未有;食品安全與環保壓力之大,前所未有。她認為,這三大壓力,為食品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孟素荷特別談到,在原料污染方面,本底帶入不容忽視。同時,輿情方面雖日趨好轉,但仍十分脆弱。而環保與節能,可以決定企業的生死。
在如此困境中,學會如何定位?對于自身的定位,學會早在2012年就已設定基本框架。孟素荷介紹,學會對應于政府、媒體或新聞工作者、科研人員與科研機構、企業與行業四大對象。其中,科研人員與科研機構構成學會基礎之一,企業與行業構成學會基礎之二。在2012-2015年的實踐中,學會在上述框架的前提上,完成了突圍:借助自身在行業內的聲譽和影響,為媒體與新聞工作者提供科學的傳播內容,從而間接對消費者產生重要影響力!霸谖磥5年,將依托于此,借助地方、專業學會,更好地促進科技與行業的對接!泵纤睾杀硎。
孟素荷說:“有容乃大,發揮每個人的正能量——是學會在工作中最大的體會!彼捏w會是,學會最重要的成長是形成了一個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團隊。孟素荷認為,學會的工作價值在于:做企業和行業想做而做不了的事;做政府急需,科技含量高的工作;做對別人有利的事,如科企合作、學生競賽、科技獎,在服務中產生價值。
孟素荷指出,學會的價值來源于自身對食品行業的敬畏和真誠的、獨具科技優勢的服務。2016年,地方學會應多參與決策與戰略咨詢,加大科技界話語權,提出政策建議。二級分會需凝練和破解制約行業發展與安全的技術問題,支持企業創新,溝通科企對接的平臺。
她強調,在食品安全領域,需培育自身的科普陣地,各地方專業分會的科普圖書應按專業劃分,形成系列,爭取進入科協系統的科普計劃。專業分會尤應關注新媒體的動向,用自身的專業力量破解偽科學,幫助企業發展。
支撐——
地方學會、分會形成優勢互補加大科企對接
此次組織工作建設會上,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秘書長邵薇以“搭建協同創新平臺,服務行業及地方發展”為主題進行了報告,來自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18個分支機構以及19個地方食品學會負責人就各自2015年工作進行了總結,并對今年的工作進行了規劃。
地方學會——工作因領導人思路和區域需求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廣東地方學會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對行業形成有效的支持。四川地方學會從白酒到泡菜的區域優勢產品的技術跟蹤;福建地方學會站在海峽兩岸食品科技交流的前沿,在地方傳統食品,如茶葉、沙縣小吃等的標準化中,強化科技與企業對接,政府對學會的投入加大。上海地方學會在理事會成員深入交流中深化對上海食品工業的理解。湖北省食品學會則另辟蹊徑,注重食品環境學。